在南宋时期,有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,名为桃源镇。镇里有一口古井。这井历史悠久。井水清澈甘甜,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桃源镇人。平日里,镇上的妇孺老幼都会来此打水,洗衣做饭、烧水饮用,那井边总是热闹非凡。
然而,最近一段时间,桃源镇却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。每到夜深人静之时,古井中便会传出凄厉的哭声。那声音如泣如诉,仿佛有无数冤魂在井中哀嚎。更可怕的是,第二天清晨,总会有一些村民在井边发现奇怪的符咒。符咒上画着狰狞的鬼脸,散发着诡异的气息。
一时间,镇上人心惶惶,大家都说古井被妖怪占据了,晚上再也不敢靠近那口井。有些胆小的村民甚至打算离开桃源镇,去别的地方避避风头。
镇里的里正心急如焚,他深知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,桃源镇必将陷入混乱。于是,他四处打听能降妖除魔的高人,终于听闻了济公的大名。里正连忙带着几个村民,前往临安城寻找济公。
几经周折,他们在一座破庙里找到了济公。此时的济公正躺在一些稻草上,呼呼大睡,身边放着一个酒葫芦和一把破蒲扇。里正上前轻轻推了推济公,说道:“大师,我们桃源镇遭遇了大麻烦,还望您能出手相助。”
济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,打了个酒嗝,笑着说:“哟,有什么麻烦事,说来听听。”里正便将古井闹妖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济公。济公听后,一骨碌从草席上爬起来,说:“有趣有趣,贫僧这就跟你们去桃源镇看看。”
一行人快马加鞭,很快便回到了桃源镇。此时天色已晚,济公径直来到了古井边。他围着古井转了几圈,又趴在井口闻了闻,然后哈哈大笑着说:“这哪是什么妖怪,分明是有人在装神弄鬼!”
里正和村民们听了,都半信半疑。济公说:“你们今晚都回去安心睡觉,贫僧就在这井边守着,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在作祟。”
夜深了,月光如水洒在古井上。济公坐在井边地上,靠着井口砖壁。一边喝着酒,一边哼着小曲。突然,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。济公竖起耳朵,眼睛紧紧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。不一会儿,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来到了古井边。
济公大喝一声:“哪里逃!”一个箭步冲上去,抓住了那个黑影。黑影拼命挣扎,济公却像铁钳一样紧紧抓住他不放。这时,里正和村民们听到动静,也都纷纷赶来。他们用火把,照起一看。原来这个黑影竟然是镇里的一个无赖——王二。
王二见事情败露,吓得瘫倒在地,连忙跪地求饶:“大师,里正大人,是我鬼迷心窍,求你们饶了我吧!”
原来,王二平日里好吃懒做,不务正业,欠了一屁股赌债。他走投无路,便想出了这个装神弄鬼的主意。他每天晚上趁着大家熟睡的时候,来到古井边。用特制的竹管吹气,制造出凄厉的哭声,然后又在井边画符咒,想以此吓唬村民。让大家以为古井真的有妖怪。他打算等村民们都害怕得离开桃源镇后,他就可以趁机霸占镇里的财产,还清赌债。
里正听了,气得火冒三丈,他大声说道:“王二,你竟敢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,必须严惩!”济公却摆了摆手说:“里正大人,王二虽然可恶,但念在他也是被赌债所迫,一时糊涂。不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,帮他把欠的赌债还清。以后严加看管,不许赌博,好好做人。”
里正想了想,觉得济公说得有道理,便点了点头说:“大师说得是,就按您说的办。”王二听了,感激涕零,他连连磕头说:“多谢大师,多谢里正大人,我以后一定改过自新,重新做人。”
从那以后,桃源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古井依旧清澈甘甜,村民们又像以前一样,在井边欢声笑语地打水。而济公智破妖井谜案的故事,也在桃源镇流传了下来,成为了人们教育子孙后代要诚实守信、不做坏事的生动教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