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年间,繁华的临安城内有一条热闹非凡的绣巷。这里汇聚了众多心灵手巧的绣娘,她们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,山水人物活灵活现。绣品远近闻名,引得无数达官贵人、富商巨贾纷纷前来订购。
在绣巷深处,住着一位名叫婉娘的绣娘。婉娘自幼便对刺绣有着极高的天赋,她的绣品针法细腻、色彩搭配精妙绝伦,每一件都堪称精品。然而,婉娘命运多舛,父母早逝,她独自一人靠着刺绣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。尽管生活艰辛,但她从未放弃对刺绣的热爱,始终用心绣制每一件作品。
而临安城出了一位嚣张跋扈的王爷。这王爷平日里骄奢淫逸,无恶不作,听闻绣巷的绣品闻名遐迩,便带着一群手下大摇大摆地来到了绣巷。他在绣巷里横冲直撞,挨家挨户地挑选绣品,稍有不满意便大发雷霆,将绣品撕得粉碎。
当王爷来到婉娘的绣坊时,立刻被桌上放着的一幅未完成的牡丹图吸引住了。这幅牡丹图,花瓣娇艳欲滴,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滴下水来;花蕊金黄璀璨,散发着迷人的光泽;枝叶苍劲有力,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王爷看得两眼放光。他一把拿起牡丹图,大声说道:“这绣品本王要了,你马上给本王绣完,送到王府去!”
婉娘心中虽不情愿,但也不敢违抗王爷的命令,只好点头答应。接下来的几日,婉娘日夜赶工,终于将牡丹图绣制完成。当她带着绣好的牡丹图来到王府时,那王爷却起了歹心。他见婉娘容貌秀丽,气质温婉,便想将她强占为妾。
婉娘惊恐万分。她拼命挣扎,大声呼救。王爷却冷笑一声,说:“在这临安城,还没有本王得不到的东西。你若乖乖从了本王,荣华富贵享之不尽;若是不从,本王就一把火烧了你的绣坊,让你一无所有!”
婉娘坚决不从,王爷恼羞成怒,立刻命人将婉娘关进了一间柴房,并带人去婉娘的绣坊放火。不一会儿,绣巷里便火光冲天,浓烟滚滚。婉娘在柴房里听到外面的言语,知道王爷带人去自己绣坊放火了。心急如焚,泪水夺眶而出。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一个衣衫褴褛、疯疯癫癫的和尚摇着破蒲扇,哼着小曲走进了无人把守的王府。这和尚正是济公。济公看着王府里奢华的景象,又听到柴房里传来的哭声,心中便明白了七八分。
正巧这时,王爷又带人兴高采烈地回来了。
济公大摇大摆地走到王爷面前,笑着说:“王爷,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?怎么把好好的绣坊给烧了,还把这么漂亮的姑娘关起来啦?”
王爷见是个疯和尚,不屑地说:“你少管闲事,赶紧给我滚!”
济公却不恼,他挠了挠头,说:“王爷,贫僧今日路过贵地,见这里有黑气冲天,怕是有什么灾祸。贫僧略通法术,或许能帮您化解这场灾祸。”王爷一听,心中有些动摇,他虽然不信济公的话,但也不想真的惹上什么麻烦。
济公接着说:“王爷,如今您色令智晕,说不定是上天在惩罚您呢。您要是放了这姑娘,再赔偿她的损失,说不定上天会饶了您。”
王爷冷笑一声说:“就凭你一个疯和尚,也敢威胁本王?来人,把这疯和尚给我轰出去!”
济公却不慌不忙,他轻轻一挥蒲扇,突然,一阵狂风刮起,吹得王府里的人东倒西歪。紧接着,天空中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。王爷和他的手下们吓得脸色苍白,纷纷跪地求饶。
济公笑着说:“王爷,现在您相信贫僧的话了吧?只要您放了这姑娘,赔偿她的损失,贫僧就替您向上天求情。”王爷连忙点头说:“大师,我放,我放,我马上放人,还赔偿她的损失。”
济公又一挥蒲扇,狂风和乌云立刻消失了,天空又恢复了晴朗。王爷不敢怠慢,立刻派人将婉娘从柴房里放了出来,并带着她来到了绣巷。此时,绣巷的火已经基本被扑灭,但婉娘的绣坊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。
王爷看着烧毁的绣坊,心中十分愧疚。他命人取来一大笔银子,交给婉娘,说:“姑娘,这是本王赔偿你的损失,希望你能原谅本王的过错。”婉娘接过银子,感激地说:“多谢王爷,也多谢大师救命之恩。”
济公笑着说:“姑娘不必客气,以后要是再遇到什么麻烦,尽管来找贫僧。”说完,他摇着破蒲扇,哼着小曲,慢悠悠地离开了绣巷。
从那以后,婉娘用王爷赔偿的银子重新修建了绣坊,继续用心刺绣。而济公巧救绣娘脱火劫的故事,也在临安城流传开来,成为了人们口中赞颂的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