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岁末,马上就是新年了,加上藩国四夷的来朝,建康城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氛。
江州刺史杨亮、右卫将军庾希上书,称东莞郡公王凝之伐秦灭燕,克复中原,道冠前烈,勋高振古,但朝廷殊典未加,有失天下所望,宜进爵国公,九锡备物,以彰殊勋。
简而言之,就是王凝之攻城略地,为朝廷立下前所未有的功劳,到现在却还只是一个小小郡公,天下人都看不下去了,必须给他加官进爵。
有这二人牵头,事情就好办了,这些年王凝之南征北战,到处都是他的旧部,一时间,为他请封的奏疏纷至沓来,堆满了司马曜的御案。
司马曜倒是想说不同意,可也没有人在意他的态度。
至于朝中的大臣,不是为王凝之摇旗呐喊的,就是保持沉默的,连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都没有。
王凝之专门挑了个年终的时机,就是想看看新年期间,大家互相串联一下,有没有大臣敢跳出来的。
结果令他索然无味。
郗超端起酒,笑道:“真不知道你在期待什么,建康是什么风气,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。”
王凝之这回是孤身在建康过年,于是便来找郗超喝酒。
他饮尽一盏,叹道:“毫无血性,面对这些人,感觉都枉费了我这许多心思。”
郗超无情地戳穿他,“你就是心里不踏实,非要处理几个反对的人,才觉得这事算成了。”
王凝之一想也是,笑道:“还是你了解我,当年在河北灭了卢氏,这才觉得关东世家都眼神清澈,老实本分。”
“三吴之地不比北方,这里的人都安逸惯了,”郗超摇头道:“你等着他们站出来送死,他们还等着你早点离开建康呢。”
王凝之叹道:“我倒是想尽快离开,可惜这事急不来。”
封国的事,从封号到领地,再到公国的官僚体系,每一样都得按流程来。
郗超笑道:“快了,等到年后的第一次朝会,就可以大体定下来,剩下的可以等你到洛阳之后,再慢慢安排。”
“辛苦嘉宾了,”王凝之说道:“从建康到洛阳,尚需一段时日过渡,你暂时还不能随我同去洛阳,但我会尽快安排的。”
郗超则洒脱一笑,“我没你那么急,扬州这边的事,够我忙上好一阵了。”
七日的春节休沐结束后,太元三年的第一场朝会如期而至。
志在重振颍川庾氏的庾希出列,再次递上奏疏,为王凝之鸣不平,表示朝廷如此怠慢功臣,令天下人齿寒。
被当众责问,司马曜避不过,只得表示同意,下令将此事交给陆纳和郗超处理。
郗超就等着这句话,立刻表示,“王郡公之功,青、徐之地不足赏,当以洛阳赐之。”
司马曜已经妥协,但听到这话还是有点懵,忍不住说道:“洛阳乃中朝都城,这如何使得?”
郗超朗声回复道:“秦、燕未灭,王郡公还需出兵讨伐,以洛阳为都城,领数郡而立公国,正是为了更好地替陛下荡平天下。”
打击一个接一个,见还要数郡之地,司马曜直接问道:“卿以为当赐以哪几郡?”
这个郗超早就和王凝之讨论过了,立马答道:“河南、河内、汲郡、上党、荥阳、魏郡、顿丘、阳平、广平和清河这十郡之地。”
这些郡县,基本囊括了洛阳和临漳周边的所有地盘。
司马曜闻言,彻底说不出话来。
就连在场的不少大臣,事先都没想到王凝之的目标是洛阳,以为他会索取琅琊,毕竟琅琊对王家和司马家都意义非凡。
元皇帝司马睿袭封琅琊王,所以他在建康承继大统之后,琅琊王相当于皇位继承人的存在,而王凝之出自琅琊王氏,索取琅琊,改封司马道子,本身对司马家也是一种打击。
这事不算新鲜,还是以曹操为例,他当年以邺城为中心,建立魏公国,索取的赵郡在宗室赵王刘珪的手里,曹操直接给他转封到了别处。
殿中出现了一些小声议论,大家交头接耳,窃窃私语起来。
司马曜见状,心头涌起一丝希望,满怀期待地看向下面的大臣。
但大家很快就想明白了,王凝之一直看不上建康,早就定下了要迁都洛阳,所以选择在琅琊立国,对他来说毫无意义。
况且郗超说的在理,琅琊地处偏远,离秦、燕两国太远,除非王凝之只图虚名,并不归国,要不然琅琊和建康没多大区别,甚至还不如建康。
所以一阵低语过后,殿中再次恢复了平静。
司马曜的一颗心起起落落,最后归于绝望。
王凝之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除了司马曜同意加封,他出言谢恩之外,其他时候他都不发一言。
朝会结束,郗超拉住陆纳,“陆令慢些走,我们还是尽快将这个事定下来,北方的战事可不等人,天气转暖后,河东必然重燃战火,王公得返回洛阳,坐镇指挥。”
陆纳停住脚步,“嘉宾在朝上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,还有什么需要商议的?”
郗超笑道:“事关重大,我担心自己考虑不周,还需陆令帮我参详下。”
陆纳点点头,没有拒绝,和郗超一起离开。
王凝之独自走出大殿,不少人看向他,但都没有上前。
下台阶的时候,范宁快步追上他,喘息着说道:“叔平稍等。”
王凝之面带笑意地看着他,“武子向来沉稳,什么事令你如此着急?”
“我可不知道你这么快就要离开建康,”范宁抱怨道:“太学的事刚有了点起色,你就离开,岂不是寒了学子们的心?”
王凝之笑道:“怎么会,如今正是用人之际,等我返回洛阳之时,一定去太学挑一批学子带走,不负我先前所言。”
范宁摇摇头,“这样还不够,需定下章程,才能保证学子们的出路,不然你这一走,我可没法和太学里的那些寒庶子弟交代。”
“武子怎么比我还心急,”王凝之想了想,说道:“这几日我会重新拟定一份人才录用的条例,到时再与你分说。”
范宁这才放开他,“别的事我不管,但这个事你必须在北上之前处理好。”
王凝之笑着拍拍他,“多谢武子。”
他知道范宁这是在表达对他的支持,能做到这一步,已经很不容易。
范宁没说什么,径直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