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之中,刘牢之率领一万骑兵先行,步卒紧随其后。
一路人衔枚,马裹蹄,打前站的斥候连续突破了秦军的数道暗哨,直到距离大营数里之外,才让秦军的哨卡发出警告。
刺耳的金铁之声响彻夜空,不仅惊动了营地里的秦军,闻喜城中都听得分明。
桓伊很快披挂整齐,来到城头。
被发现之后,刘牢之不再藏着掖着,命令骑兵们燃起火把,加速向城东的秦军营地奔袭而去。
吕光的反应不慢,收到示警的第一时间,便下令各门外的秦军就地集结,慢慢聚拢,他则亲率骑兵迎上刘牢之,为己方的队伍争取时间。
双方的骑兵很快在城东相遇,刘牢之在建康憋了许久,此刻如同出笼的猛虎一般,身先士卒地杀向秦军。
吕光毫不畏惧地挥舞长枪,驭马迎上,两人的兵器猛烈撞击,在夜色中迸出火星来。
刘牢之最擅长一种作战方式,那就是勇往直前,与吕光交手数个回合之后,两人难分伯仲,他却愈战愈勇,势大力沉地一枪接着一枪向吕光扫去。
双方的亲卫在两人身边围出一块空地来,也在捉对厮杀。
闻喜城头,桓伊见城中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,便走下城楼,翻身上马,下令开城迎战。
桓肃之负责留守,看着远处正在靠近的援军,有些理解父亲的话。
王凝之就算有别的心思,也不会借敌国的手来清除异己。
桓伊审时度势,没有掺和到双方骑兵的较量之中,而是率军杀向正在往东门聚齐的秦军。
城中守军的杀出,加上刘牢之后续步卒的到场,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向有利于晋军的方向发展。
激战中的吕光发现不对,但被刘牢之死死缠住,不得脱身,只得下令亲卫上前,为自己挡下刘牢之,他这才得以脱困而出,指挥骑兵向步卒靠近。
双方在东门外展开混战,喊杀声一直传出数里。
秦军被刘牢之打了个措手不及,又因为分开安营,来不及聚拢,被出城作战的闻喜守军和刘牢之麾下步卒冲散。
吕光在阵中来回指挥,但不断地被刘牢之率军冲杀,秦军始终无法组织起反击,被分割成数段,各自为战。
眼见局势越来越差,吕光之弟吕宝冲到兄长面前,大喊道:“这样下去不行,先撤吧。”
吕光不同意,喝道:“邓将军就在安邑城外,很快便会赶来,不可撤离。”
“难道安邑的守军会眼睁睁看着他过来吗?”吕宝大喊道:“不如先退,合兵一处,从长计议。”
兄弟俩正说着,刘牢之再次举枪杀了过来,他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要拿下吕光,结束这场战斗。
吕光来不及和兄弟多说,再次和刘牢之缠斗到一起。
桓伊则趁机指挥晋军的步卒进行合围,甚至从城中推出辎重车,搭建防御工事,挤压秦军的生存空间。
晋军的弩箭飞舞,在城头火光的照耀下,不断收割着秦军的生命。
安邑这边,闻喜的金鼓和厮杀声早已传来。
谢玄站在城头,盯着城外秦军的举动,守军已经在城下集结,黑压压的站在城门后方,随时准备出击。
谢琰站在他边上,说道:“应该是东垣方向的援军到了,不知领军的是谁?”
“动静这么大,来的人可不少,”谢玄分析道:“应该是洛阳出兵了。”
能够支援河东的,不是司州,便是上党,但上党的郑遇手里没这么多人。
谢琰问道:“城外的秦军为何还不动?”
“邓羌在担心我,”谢玄笑道:“他要去救,只能全军出动,不然留下的队伍可挡不住我。”
谢琰不解道:“那就都去啊,这有什么好犹豫的。”
谢玄指了指黑暗中的西方,“都去的话,万一我不追他,而是去攻打他的后勤所在地猗氏城,那他该如何应对?”
“阿兄不会这么做吧?”谢琰说道:“万一闻喜丢了,拿下猗氏我们也算不上赢啊。”
谢玄淡然地笑了笑,“谁说邓羌去了,闻喜就一定会丢?”
谢琰想了想,还是觉得风险太大,“我看得不偿失,还是追击邓羌,阻止他救援闻喜,更为稳妥。”
“邓羌不会像你这么想,”谢玄说道:“闻喜的守军加上东垣的援军,至少有五万人,他就算去了,顶多也就是救下吕光,夺城的胜算很低,但猗氏守军不会超过五千,若是我率大军前往,你说是闻喜危险,还是猗氏更危险。”
谢琰将自己代入了一下邓羌,觉得是有点难以抉择,分兵的话,更是大忌,谢玄随便打哪边都是优势。
谢玄继续说道:“最关键的是,邓羌并不觉得他一定要去救吕光,要知道吕光可是带了五万人到河东的,就算留了一些保障后勤,前往闻喜的兵力也不会少于四万,就算打不过,撤走总是没问题的。”
谢琰长舒一口气,“你们脑子里都这么复杂吗?不光想自己,还得想别人。”
“要是有西楚霸王那样的武力,可以少想一点,”谢玄笑道:“不然的话,还是多动动脑子。”
正如谢玄所说,邓羌已经派人去打探闻喜城外的动静了。
上次他想坐山观虎斗,结果什么也没捞着,这次他倒是没迟疑,部队都集结完毕了,可谢玄在城上虎视眈眈,让邓羌有些进退失据。
猗氏城是他的粮草辎重所在,肯定不容有失,而吕光再不济,也可以退走,向他靠拢。
邓羌如此想着,便带着准备就绪的队伍等在了原地。
闻喜这边,失了先机的秦军始终处于下风,士气越来越低落。
吕光期待中的援军一直没有赶到,他只得按吕宝的计划,亲自掩护大部队向安邑方向撤离。
刘牢之不管不顾地盯着吕光,见他主动断后,更是死咬住不放,率领精锐骑兵再次冲杀过来。
吕光挺抢架住,两人再次在阵中战到一起。
势均力敌的两人战斗到此,都有些乏了,但整个战场的胜利者是晋军,所以刘牢之的士气更盛,联手包围上来的亲卫,慢慢压制住了吕光。
吕宝率军冲出一阵,见兄长被围,又带人反身来救,与刘牢之的部下厮杀到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