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军事营在城墙上下构筑防线时,李府西侧的商学阁已化作一片繁忙的战场。阁楼三层的檀木长桌上,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作响,数十名账房先生手持账本往来穿梭,空气中弥漫着墨汁与火漆的气息。李明泽一脚踹开雕花木门,腰间佩剑还滴着昨夜战斗的血迹:“前线急需五百张强弩、三千支箭矢,三日内必须到位!”
商学阁主事李青梧推了推金丝眼镜,指尖划过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:“武器库现存弩机不足百具,但...”他突然将算盘一翻,竹制算珠碰撞出清脆声响,“城西张家铁铺、城南王家箭坊皆是我李家产业,可连夜征用所有工匠。”说罢,他抓起狼毫笔在羊皮纸上疾书,火漆封印还未冷却,便命小厮快马加鞭送往各工坊。
寅时三刻,张家铁铺的炉火将夜空染成赤红色。八十余名铁匠赤着膀子,在监工的催促下抡动铁锤。火星溅落在青砖上,与地面未干的雪水相遇,腾起阵阵白雾。“加快速度!”管事举着火把喊道,“每打造出十张强弩,赏银五两!”重赏之下,工匠们的动作愈发迅猛,淬火池里的铁水翻滚,映照着他们通红的脸庞。
粮草调配同样刻不容缓。李青梧带着商队沿着结冰的运河疾驰,船工们用铁镐敲碎河面的薄冰,载满粟米、腌肉的漕船缓缓前行。当船队行至中途,却被一座断桥拦住去路——显然是九幽阁余孽所为。“弃船!”李青梧当机立断,“征用沿岸所有骡马,人歇马不歇!”一时间,官道上尘土飞扬,百余名脚夫推着独轮车,在寒风中艰难前行。
医疗保障更是重中之重。商学阁后院,昔日的竹林已被改造成临时医馆。药香混着血腥味飘散在空气中,十余名大夫正忙着为伤员处理伤口。李敏慧的贴身丫鬟小翠,此刻也褪去罗裙,挽起袖子帮忙熬煮草药。“把伤重的抬到内堂!”她指挥着仆役,“止血散不够了,快派人去同仁堂取!”
最棘手的是药材短缺问题。李青梧得知后,立即修书送往各地商会:“凡提供金疮药、止血丹者,十倍高价收购!”消息传开,周边州县的药商纷纷赶来,马车沿着官道排起长队。更有隐世郎中被李家诚意打动,带着祖传药方主动请缨。医馆内,新搭起的灶台日夜不熄,药罐咕嘟作响,蒸汽模糊了所有人的面孔。
在物资调配的间隙,商学阁还组织起一支特殊的运输队。二十辆马车被改装成移动工坊,车内备足箭矢、甲胄,随时可为前线提供补给。每辆马车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镖师,他们手持长刀,警惕地注视着四周。当第一支运输队抵达城墙下时,守城士兵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。
随着后勤体系的高效运转,前线的局势逐渐稳定。秦安逸抚摸着新运来的强弩,感受着金属表面尚未消散的余温,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。而在临时医馆,一名重伤的士兵喝下草药汤,抓住小翠的手虚弱地说:“有你们在...我们死也能瞑目了...”
夜深人静时,李青梧站在商学阁顶楼,望着远处城墙上火把连成的光带,长长地舒了口气。他知道,这场后勤驰援的战斗虽没有刀光剑影,却同样惊心动魄。每一支箭矢、每一碗汤药,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,也寄托着守护家园的信念。而在黑暗深处,九幽阁的下一波攻势,或许正悄然逼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