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遗憾。韩氏目前还虚弱,而匈奴无比强大......张苍轻轻摇了摇头。
韩氏以六郡之力,东想吞灭燕赵,南与诸侯联合袭扰楚国,已经穷兵黩武。
无法出兵河套打击匈奴。
至少也要等韩氏占据河北,整合河北之力,才有实力与匈奴打一打。
脚步声打断了张苍的思绪。他抬头看去,见到心腹官吏带着一队精兵 护送三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走了进来。
精兵分作两班,往左右杵着长矛站立,对三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虎视眈眈。
“拜见丞相。”三男子齐齐行礼道。
“丞相。这三人就是逃亡壮士。这位是王光,这位是陈牛,这位是田河。都是齐人。”
官吏在旁介绍道。
“免礼。”张苍和颜悦色道。顿了顿后,他问道:“你们特来见我,定有所诉求。可以直说。”
三男子对视了一眼,心情无比激动。他们从河套逃出来之后,生存倒是没有问题。只是牵挂在河套的同乡、朋友。十分渴望有王能够出面把河套人救回来。
他们进入长城后,就得知了如今韩王占有六郡之地,兵强马壮。想也没想,就快马加鞭赶来了晋阳,面见丞相。
其实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思,毕竟他们几个都是面上刺字的罪犯,比庶民还不如。如何能轻易见到一国丞相?想不到真见到了。
这可真不容易啊。
果然如传闻一样,韩氏君臣与秦庭君臣不同,不,是与天下大部分国家的君臣不同。三人齐齐深呼吸了一口气,然后王光站了出来,行礼道:“丞相明鉴。我等为了河套人而来。”
说着,他跪了下来,哭道:“禀丞相。秦法严酷,当年我与很多人都是因为邻居犯法而连坐。被秦王发配到河套戍边。河套寒冷,我们死了几万人。等好不容易立足了,秦庭也灭亡了。匈奴大举来攻,我们虽然组织民壮守备,但在匈奴骑兵之下不堪一击。如今有半数被匈奴人带走去了北方,不知生死。”
“半数人留在河套,被楼烦、白羊二部奴役。男子朝不保夕,女子为匈奴奸淫。”
“凡逃亡百姓,都被斩首。我们三人冒险逃到韩地,听闻韩氏贤明,特来请求韩氏发兵救河套百姓。”
陈牛、田河也随之跪下,三人声泪俱下,哭声有悲哀有仇恨。
张苍与官吏叹息,披坚执锐的兵丁露出愤怒之色,频频抬头看向张苍,蛮夷安敢如此......我们发兵吧。
张苍很快冷静下来,对三人说道:“我知道了,但我不能立刻答应你们。”不等三人失望,他又说道:“虽然韩氏可能无法出兵,但未必没有别的办法。世间的纷争,不一定要用武力解决。现在你们告诉我,楼烦、白羊二部有多少人口、精壮、战马。河套人大概还有多少?”
张苍抬起头看向三人,目光炯炯。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攻城为下,伐谋为上。
知道的越多,办法就越多。
王光三人闻言顿时失望,但也无可奈何。堂堂一国丞相能够接见他们已经是极限了,不能要求太多。
王光三人深呼吸了一口气,倒豆子似的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。
张苍听完之后,捏着胡须沉吟了片刻,抬头对三人说道:“事情我已经知道了。你们一路逃亡,熟悉地形。未来韩氏出兵,或许有用得着你们的地方。现在我征召你们为吏。你们先下去养好身体。”
他转头对心腹官吏道:“好好关照他们。”
“是。”官吏拱手一礼道。
“多谢丞相。”三人行礼感谢道。顿了顿,王光咬牙切齿道:“丞相。楼烦、白羊欺辱我们太甚。如果韩国出兵,我们愿意披甲上阵,报仇雪恨。”
“然。”陈牛、田河二人胸中涌现出一股戾气,仇恨道。
张苍点了点头,抚慰了他们几句后,就让他们离开了。
他取出一张丝绢铺好,用笔写下了情报。
根据王光三人的交代。楼烦、白羊与匈奴有血缘关系,但保持半独立。
白羊王、楼烦王加起来有二三十万牧民,常备骑兵二万余。
但匈奴的情况与诸夏不同。
首先牧民从小骑马,是所谓的“马背上的民族”,只要狠下心,十五岁的孩子就可以上阵杀敌。
因为草原习俗,遇到天灾的时候,老人总是先饿死。所以牧民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。二三十万牧民,可能有七万甚至更多的精壮男性。
也就是说,一旦打仗。楼烦、白羊二王有能力立刻凑出七万杂骑。
至于河套夏人到底还有多少,王光三人说不清楚。他们估计至少有十万人。
“兵不在多,而在精锐。兵不在多,而在人马调遣。就算楼烦、白羊能凑出七万杂骑,其实也不堪一击。韩氏出兵三五万精兵就可以横扫河套。关键的是楼烦、白羊身后的匈奴单于冒顿。此人雄主,匈奴的势力如日中天。”
张苍把情报写下来之后,揪了揪胡须,陷入沉思。
................
上午。
韩婴的王驾到达了晋阳。
他向来低调,以不惊扰百姓为己任。王宫又在城外,他没有惊动百姓,直接前往王宫。
上次凯旋是特殊情况。
实在不允许低调。
等韩婴到达晋阳的时候,他的朝廷,后宫都已经搬迁来了。
他是最后的画龙点睛。
除了百姓之外,普通文武官吏也不用迎接。只有三公九卿列在大殿外迎接韩婴。
“要不是确实需要一座宫殿。我哪怕住在帐篷里也没关系。”
韩婴下了王驾,观看这座新建的宫殿,虽然往小了建,但还是很心痛。
皆民脂民膏啊。
“大王。”东阶前,三公九卿排列整齐行礼道。
“诸卿免礼。”韩婴收回目光看向三公九卿,然后敛容说道:“事情孤已经知道了。而太行群盗、匈奴、奖励农业,本就是孤接下来要做的事情。诸卿随孤入殿,先议论河套之事。”
“是。”群臣躬身行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