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绝不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,更不会让老四朱棣有机可乘!
老九亦不会让此事成真!
念及此,朱元璋心中的怒火稍减。
否则,他真怕自己气到吐血!
“宿主今晚是否继续推演后续两阶段?”国运系统追问。
“罢了,你直接告诉我后续如何吧。”朱元璋摆手拒绝,他实在不愿再目睹老四这些荒谬子孙的行径。
他怕再看下去,真的会气到吐血!
如此,本系统先为宿主简述即将模拟的内容,再由宿主决定是否进行模拟。
国运系统显然又想故弄玄虚,先勾起朱元璋的兴趣,再谋取国运值。
“好,你说吧,朕听着!”
朱元璋爽快答应。
国运系统首先提及的是明宪宗朱见深。
朱祁镇逝世后,其子朱见深继位。
在他的成化年间,不仅设立了西厂,还成立了内行厂,将厂卫势力推向顶峰。
西厂?内行厂?
朱元璋仅在推演中知晓老四朱棣于永乐十八年成立了东厂,其职权甚至超越锦衣卫。
照此说法,朱见深所创的西厂与内行厂,权势更在东厂之上。
且这些厂卫多由大太监掌权,导致宦官专权,朝政混乱。
真是个离奇之事!
朱见深逝世后,其三子朱佑樘继位,因前两子皆已夭折。
朱佑樘是朱棣一脉中难得的好皇帝。
朱佑樘在位的弘治年间,致力于扭转朝政颓势,驱逐奸臣,勤于政务,任用正直大臣如王恕、刘大夏等,史称“弘治中兴”。
虽晚年宠信宦官李广,但能及时悔悟,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。
遗憾的是,他在位仅十八年便病逝。
弘治中兴?听起来尚可。
老四这一脉总算出了个像样的。
朱佑樘仅有一位皇后,无其他嫔妃,故仅有一子朱厚照。
朱佑樘逝世后,朱厚照顺利登基,改年号正德。
正德帝在位时平定宁王叛乱,且曾御驾亲征,自封镇国大将军朱寿。
不仅如此,他还宠信宦官,并在宫内设立动物园,名为豹房。
朱元璋沉默:……
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?
哪有君王自封官职,还称什么镇国大将军朱寿,连名字都改了?
这像什么话?
宠信宦官也就罢了,权当是皇室常有的弊端,但在皇宫中办起动物园,这又是什么意思?
正德帝在位十五年便薨逝,无子嗣,其父明孝宗朱佑樘仅此一子,只好由堂弟朱厚熜承继大统。
朱厚熜登位后的嘉靖年间,大明曾达至中期鼎盛,遗憾的是后期迷信道教,宠信严嵩等人,朝政荒废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,六十岁方崩,算得大明少有的长寿皇帝。
朱元璋听闻此事,惊愕不已!
在位最久的皇帝,竟出此等人物?
更令朱元璋意外的是,朱厚熜也信道。
但朝政荒废,实乃罪不可赦!
随后,国运系统又简述了隆庆帝朱载垕、在位四十八年的万历帝朱翊钧、痴迷木工、宠信魏忠贤的天启帝朱由校,以及煤山自缢、愧对先祖的朱由检等事。
朱元璋听完,心绪难平!
这都是些什么荒诞之事?
老四家子孙,怎一个比一个古怪?
有些个人爱好,倒也正常,但做木匠和开动物园,着实让朱元璋难以接受。
“系统,听完你的介绍,朕还有兴趣推演吗?”国运系统问道。
“罢了,朕这心脏可受不了!”朱元璋断然摇头拒绝。
原本他尚有些好奇,但一听还有更多离奇皇帝,已然心生畏惧。
他这把老骨头,还想多享几年清福呢!
国运系统无言。
“不过,朕还得积攒些国运值,推演一下老九家的二小子朱匣焌,去去火!老四家的这些后辈,皆是何方神圣?
想必老九家的子孙,定不会让朕失望!算是给朕洗洗眼了!”
朱元璋览老四一系之推演后,心生不悦!
系统亦表赞同,称朱匣焌之人生,犹如神助!
本觉被朱元璋算计的国运系统,瞬间振奋!
朱元璋闻言,亦是展颜而笑,暗道正如所想,680之数下,推演朱匣焌人生更显必要!
哈密国内,秦武与杨赫率军出征约十日,哈密方得讯急反应!
哈密之主安克帖木儿焦急万分,速遣使者昼夜兼程赴汉中求降!
汉王朱松突兴兵伐之,哈密上下皆茫然不解!
汉中商队遭劫,与他们何干?
一言不合便兴师问罪,岂非欺压良善?
安克帖木儿召集众人,共商应对之策!
虽已遣使汉中乞降,然朱松是否接纳未知!
即便接纳,远路迢迢,待消息回传,哈密城恐已被汉中军攻陷!
众人议定,朱松接纳乞降最佳,若不然,唯有求助东察合台或瓦剌部!
然安克帖木儿深知,东察合台与瓦剌部未必敢为哈密一国,与大明军队正面交锋!
尤其是汉王朱松麾下的汉中军,更是无人愿惹!
况且如今西域、漠北瓦剌之贸易,皆仰赖汉中府,求助东察合台与瓦剌,其岂会轻易出兵相助?
河西走廊诸草原部族,闻汉王朱松出兵,皆闻风而逃,躲回草原深处!
瓦剌部的小部落对汉王朱松麾下的汉中军心存畏惧,昔日已被其打得落荒而逃。
若再不退避,一旦正面遭遇汉中大军,必将遭受重创。
他们绝不敢与汉中军正面交锋,以往仅是趁秋收之际,分小队南下掠夺一番便匆匆离去。
汉中大军一来,他们即刻闻风而逃。
且不说西安府的守备军,单论那两万余汉中军,全员披甲,皆为精锐,战斗力强悍至极。
汉中军之所以如此强大,皆因他们是正规军,与朱元璋推行的卫所制不同,汉中军采用募兵制,士兵为职业军人,即便无战事,亦保持高强度训练,且有汉中后勤支持。
唯有常与汉中军交手的瓦剌人,深知其为何被称为正规军。
汉中军役制度惠及全家,一人从军,全家荣耀。
在汉中王府书房,朱松正审视着一张煤矿分布图,此图购自系统商城,他已遣人按图索骥,探寻煤矿。
最近的煤矿位于西安府。
山西煤矿虽有名,但地处偏远,且属老三朱棡领地,朱松无意涉足。
因此,他目前的煤矿开采主要集中于陕西。
古时煤矿除取暖外,多用于朝廷冶炼兵器和铠甲,而今还用于锻造武器、甲胄及炼钢。
洪武年间,煤矿开采效率低下,即便是山西这样的未来产煤重地,产量亦有限。
大明煤炭供应,主要依赖两淮,诸如安徽等地。
因开采不足,加之多用于特定用途,煤炭对普通民众而言,价格高昂,难以承受。
唯有少数富贵之家,能以高价购得煤炭,用以冬日取暖。
朱松计划在西北开采煤矿,售煤盈利。
此举需招募大批矿工。
幸得先前黄河水灾,汉中府人口迁入众多,虽多数已被派遣修路,但数月后即将回归。
加之汉中府就业率虽有提升,仍有众多失业百姓与灾民。
挖煤一事,恰可为这些失业者提供岗位,实为双赢。
正当朱松筹划开采之时,耿青匆匆来报:“殿下,好消息!陕西探矿之人,如您所料,已发现煤矿!”
朱松面不改色,此乃预料之中。
他转而询问:“汉中府尚有多少失业灾民?”
耿青答道:“具体未统计,但两三万人应有。”
“他们的生活如何安排?”朱松又问。
“王府出资,已搭简易工棚,一日三餐亦有保障。
一切均按殿下指示行事。”耿青解释。
朱松决定:“让陕西即刻开采煤矿,矿工就从这些灾民及汉中失业者中招募。
本王将拟告示,你速张贴。”
于是,招募煤矿工人的告示迅速遍布汉中府街头巷尾。
“乡亲们,快来瞧瞧!”
“汉王府正招募煤炭工人前往陕西挖煤,月薪月结,节假日更有七日休假,王府特备马车,接送无忧!”
“至陕西后,食宿无忧,月薪三两银子哦!”
告示一贴,亲卫便扯开喉咙高声呼喊。
瞬间,百姓们轰动不已!
当日,众多失业流民与本地居民争先恐后至周通处报名。
食宿全包,月薪月结,节假日休息,更有马车接送,如此待遇,谁人不心动?
更兼月薪三两银子,往昔想都不敢想!
汉中月薪,大抵2500至3500文。
唯有汉王府旗下,方可得此高薪。
即便非王府之职,汉王朱松亦定规,最低工资不得少于1500文。
违者,汉中府内难立足,举报罚款,足以倾家荡产!
三两银子,即3000文,高薪无疑!
然报名煤矿工人者,须月缴人身意外保险。
煤矿高危,朱松强令投保,实为工人及其家人着想。
万一不幸,家人亦可得赔偿。
对此要求,灾民百姓无异议。
挖矿风险自知,投保以保障自身及家人,何乐而不为?
此外,西北粮价已被汉王压下,大米价格稳定在1000至1300文间,不得超1500文一石!
谁敢高价售粮,朱松必让其血本无归!
之前那些不良的粮商,已被朱松震慑得不敢妄为!
加之盐价低廉,民众生活开销骤减,加之每月有数两银子的收入,生活质量较以往大幅提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