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,封赏之事亦不可少。
此次胜利,秦武与杨赫功不可没,至少可获四品官衔。
朱松已在上呈朝廷的奏报中,为立功者请功加爵。
至于耿青,他更愿留在朱松身边担任保镖,对立功之事并不在意,能时刻陪伴王爷,为其效力,已感心满意足。
……
太原府内,晋王朱棡一脸茫然。
朝廷竟派遣工部官员至山西开采煤矿!
且闻有两个大型煤矿已被发现,竟是老九赠予父亲!
朱棡怒不可遏!
仿佛那煤矿本属自己,却被老九转赠以讨父亲欢心,岂能不怒?
他不解老九如何知晓山此富矿,更闻煤炭品质上乘!
山西虽有煤,但质量低劣,燃烧时浓烟滚滚,致人窒息,甚至有中毒之事!
朱棡懊悔未能早发现这些优质煤矿。
昔日闻老九于西安府寻得煤矿,开采正盛,他亦眼红多时。
未料自家领地竟也有此等宝藏!
即便不开采,赠予父亲也算自己的人情!
而今却被老九捷足先登,这是何道理?
“殿下,汉王遣人来访!”
王府管家急步入内禀报。
“老九还有脸遣人来见我?”
朱棡脸色骤沉。
他正憋气之时,老九之人竟至,似专程看笑话!
“带他进来,本王倒要瞧瞧老九意欲何为!”
朱棡面色铁青,冷言以对。
片刻,一名风尘仆仆的青年立于朱棡面前。
此乃汉王府家丁赵全,奉朱松之命前来联络晋王。
“汉王府家丁赵全,拜见晋王殿下!”
赵全行礼恭敬,语态不卑不亢。
见其对朱棡无谄媚之色,亦无惧意,朱棡心中虽有怒火,却对赵全高看一眼!
老九府上家丁,皆如此水准?
“免礼,老九派你来所为何事?”
朱棡挥手直言问道:“赵全,你家王爷派你来所为何事?”
“晋王殿下,我家王爷特命小的前来送礼!”赵全急忙说明。
“送礼?”朱棡面露讶异,眉头紧锁,心中暗自思量。
老九为何突然送礼?难道是因为将山西煤矿赠予父亲之事,担心我心生芥蒂,故而送礼赔罪?
“呈上来瞧瞧!”朱棡吩咐道。
赵全挥手示意,随即几名随从抬着一口大箱入内。
“晋王殿下,此乃王族套瓷与极品茶叶,请殿下笑纳。
此外,王府外尚有一辆汉中豪华马车,乃汉王特意赠予您的礼物。”
朱棡闻言,心中一震。
老九出手竟如此阔绰!这王族套瓷难得一见,汉中茶叶亦闻名遐迩,更赠汉中豪华马车,真是下了大本钱。
惊讶之余,朱棡心中的不快也淡了许多。
“除了送礼,你家王爷还有何事?”他暗想,难道把本王的煤矿当作人情送出,送点礼就想了事?
“晋王殿下英明,汉王殿下确有他事。
除了送礼,他还想与晋王殿下煤矿生意,以及投保行和大戏院的合作。”赵全笑道。
“做生意?”朱棡再次愣住,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。
“正是,涉及山西煤矿的开采,以及在太原府开设投保行和大戏院。”赵全详细解释,令朱棡不禁挑眉。
“煤矿?山西的煤矿不是已归你家王爷献给朝廷了吗?难道他还想和本王争抢朝廷的煤矿?”
朱棡一脸困惑地问道。
赵全能感受到朱棡语气中的不满。
“汉王殿下说,山西的煤矿远不止他向朝廷禀报的那些。”
“至少还有两处大型煤矿,若晋王殿下有意合作,他想与殿下一同开采。”
“若晋王殿下无意,便当汉王殿下从未提及。”
赵全早已预料到会是如此,于是再次按照朱松的指示解释。
“什么?还有两处?在哪里?”
朱棡闻言大惊,连忙追问赵全。
“小人不知,煤矿的具置只有汉王殿下清楚。”
赵全无奈地摇头。
朱棡默然,心中暗自思量:这老九在玩弄心机啊!若不与他合作,我便不知煤矿的具置。
若他再将这些煤矿送给老爷子做人情,我岂不是亏大了?
“此外,汉王殿下还说,煤矿的收益愿与殿下五五分账。”
“大戏院和投保行的生意,也可让给晋王殿下两成干股,只需殿下在太原府给予些许便利。”
赵全继续说道。
此时,朱棡真的心动了。
他知道蓝玉等人最近与汉王勾结,赚得颇丰。
“临行前,湘王和蜀王已与汉王殿下合作,拿下大戏院的生意。”
赵全又补充了一句。
“他们各占多少股份?”
朱棡追问。
“也都是两成干股。”
赵全笑道。
“你回去告诉老九,他的一切要求,本王都应允了。
让他尽快派人前来,先为本王找到煤矿!”
朱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无奈,利益太大,拒绝实在心痛!
应天府皇宫深处,朱元璋正审阅着朱松呈上的封赏草案。
思索片刻,他亲自执笔,写下了一道圣旨:
秦武晋升为正四品广威将军,杨赫为从四品宣武将军,周通为正六品昭信校尉(初授),张旦与陈启皆为从六品,前者升授忠武校尉,后者初授忠显校尉。
……
不久,朱元璋完成了所有的封赏拟定。
此次封赏堪称破例,远超预期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朱元璋所封皆为官身,而非具体官职,类似于荣誉头衔,非实职。
由于这些人均属汉中军,实际军职应由汉王朱松自行封赏,朝廷仅授予官身。
官身与军职相辅相成,官身高而军职低,则军职晋升空间大;反之,若官身低,则需先立功提升官身,方能晋升军职。
至于金银、良田等赏赐,朱元璋交由朱松自行处理,毕竟现在的朱松,财力已超越他。
“标儿,你觉得如何?”
完成圣旨后,朱元璋递给朱标审阅。
“儿臣以为甚妥。”
“那便如此办理。”
朱标无异议,点头赞同。
以往,若朱元璋欲大肆封赏,朱标定会劝阻,但如今,他亦视朱松为非凡藩王,甚至视为储君人选。
基于此,朱松身边的人,自然是提拔得越快越好。
“好,你即刻安排人手,将这道旨意送至吏部和兵部登记,再送往汉中。”
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吩咐。
朱标应命,带着圣旨离开了御书房。
处理完国务,夜已深沉,朱元璋回到寝宫,躺在龙榻之上,心中开始盘算大明皇帝排行榜之事。
他对自己仅列第四仍感不满。
更令他不悦的是,排在他前面的两位,皆是后继位,这让朱元璋心生不悦。
“系统,你说老九一脉的子孙,是否比老四一脉的怪胎要强得多?”
想到朱棣一脉中那些或玩蛐蛐或开动物园的皇帝,朱元璋也是颇为无奈。
【那自然,老朱家的传统, 成功的皇帝,皆是流芳百世的大帝!】
系统的回答让朱元璋无言以对。
这也能算是传统?
这可不是什么好事!
---分割线---
国运系统:朱匣焌,一位掌握炁体源流的皇子。
【宿主今晚是否欲再观大明皇帝排行榜?】
系统此时‘体贴’地询问。
朱元璋一听此言,立刻警觉起来。
“你老实说,再看一次,是否还要消耗我的国运值?”
朱元璋满脸怀疑地问道。
【那是当然,一次排名查看,需300点国运值!】
系统的话差点让朱元璋气得吐血。
他早该料到如此!
之前模拟老四一脉时,就已上过这系统的当!
说全部只要300点国运值,结果只要分开推演,每次都要收300点,真把自己当了?
“罢了,暂且不看!”
“还是留着国运值,等查看老九家二子的人生吧!”
朱元璋自觉又被国运系统戏弄,心中郁闷却无计可施,只能忍气吞声。
日后定要对此系统多加提防,以免再受其愚弄!
“系统,你说朱匣焌在成为太子前,还平定了西域?”朱元璋话锋突变,询问道。
他本欲在位时,借老九之力拓展疆土。
对收复西域之事,他颇为上心。
若让老九先收复西域,岂不夺了朱匣秋的功绩?
“宿主,你这是要走汉王父子的老路,让他们无路可走啊?”系统调侃道,“若汉王朱松知晓此事,说不定还得感谢你!”
朱元璋默然,心中暗道:感谢?怕是要恨透了我吧?
“不过,朱匣焌确实不凡,他是唯一领悟八奇技之一‘炁体源流’的皇子。”系统话锋一转,补充道。
“八奇技?炁体源流?何物?”朱元璋一脸惊奇,听起来颇为强大。
莫非是道家高深法术?
“八奇技乃天道大帝所留传承,共八种技能,非天分出众者不能领悟。
即便欲为道士,门槛亦极高。”系统解释道。
“原来如此!这道士门槛究竟有多高?”朱元璋恍悟之余,略显不屑。
如老九般道行高深者寥寥,但大明道士亦不在少数。
大明境内,道家与佛家并列,虽佛家更为兴盛,但道士门槛也不至于过高吧?
朱元璋认为,只是信道之人较少罢了。
天道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后,对道门传承要求极为严格,道士入门门槛随之提升。
按天道大帝的标准,大明现今多数道士恐难达标,面临失业。
国运系统说明此情况,朱元璋面露惊异。
系统续言,道士需天赋与悟性,非人人可为。
无真才实学者,仅能糊弄无知百姓,难通道法。
门槛提高后,道门人数锐减,但存者皆具真本事。
冒充道士者,若无皇卫道观颁发之凭证,将受重罚。
朱元璋忧道:“此不会影响道门发展?信道百姓岂不减少?”
系统回应,信道与成为道士不同,如同信佛者未必出家。
天道大帝此举提升道门质量,剔除劣迹,使道家威信倍增。
佛门则宽松,易出假和尚,行为不端者众多。
而在改革后的道门,此类情形绝不允许。
系统解释似乎有理,朱元璋却觉有异。
忽忆起,自己称帝前,亦曾出家为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