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神仙曾言,老九在位时,长江之上已有铁桥横跨。”朱元璋忆起推演朱匣秋人生时所见景象,老九北伐大军正是通过此桥渡过长江,那壮观之景,令他至今震撼。
“真有此事?”
“老九现今能否做到?”朱标满怀期待地问。
“此吾亦不知,但未来老九定能成就此事!”
“提及建桥修路,吾愈发想去汉中一探究竟了!”朱元璋心生前往汉中府寻老九之念,不仅因锦衣卫所述汉中发展,更欲与老九共商拓土开疆大计,此事非得面对面详谈不可。
“儿臣亦有此意!”朱标笑道,他与父亲皆已筹备,前往汉中之日指日可待。
……
汉中府,火柴已进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阶段。
朱松不仅供应大明,还将远销海外,价格亲民,仅比国内略高几文。
虽单价低、利润薄,却是不可或缺之消耗品。
当产销达到一定规模,这无疑是极为盈利的行业!
自古以来,直至现代,最为盈利且稳固、不易被市场淘汰的,往往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,主要涉及衣食住行,这些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产业!
一个火柴厂便能为汉中带来数千个工作岗位,而今汉中府的就业率已相当可观,接近饱和,青壮年占比更超过半数!
这些数据为朱松粗略估算,虽非绝对精准,但误差亦不大。
“耿青,王卫学院建设进展如何?”
朱松忽地想起王卫学院之事。
年关将至,仅余半月,年后需筹备王卫学院春季招生及开学事宜,朱松不禁询问。
“回殿下,王卫学院已建成大半,力争正月内竣工。
若无意外,二月正式招生无碍!”
耿青连忙汇报王卫学院建设进度。
“好,务必加快步伐!”
“另,你再发一布告,宣称凡考入王卫学院者,其家庭每月可获六千文钱补贴,学员在校食宿皆免!”
朱松思索片刻,再向耿青吩咐。
“这……是否过高?”
耿青闻言大惊。
“培养人才,此等花费值得,于本王而言,并不算高!”
“按本王之意公布!”
朱松不以为意地摆手。
“遵命!”
耿青精神一振,连忙应承。
很快,王卫学院学员家庭每月可获六千文钱补贴,且学员在校食宿全免的消息,迅速传遍四方!
先是汉中府、西安府,继而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北方,皆为之震动!
北方的学子们对报考王卫学院跃跃欲试,不少远途的甚至决定舍弃家中过年,也要先赴汉中府参加招生考核,唯恐错失良机。
朱松学院目前主要招生来自西北,尤其是汉中与西安府的学子,即便如此,竞争依然激烈。
文科或许竞争稍缓,北方的文风不及南方,但武科竞争尤为白热化,吸引了众多未读过书之人。
他们只需通过朱松设定的武科体能测试,达到一定名次,便有望成为正式学员。
武科考核内容基于汉中军的日常训练,如四百米障碍、百米冲刺、长跑耐力等,实则源自后世的军事训练体系。
招生年龄限定在十三至十六岁。
同时,王卫学院的福利政策也传至南方,但南方学子多以科举入仕为志,对西北武科兴趣缺缺。
他们虽对学院的福利政策心生羡慕,却也多有酸言酸语,认为这只是学院为吸引南方读书人的手段。
此外,汉中府年前还发生了一件奇事。
瓦剌人大批牛羊送至天水关,进而抵达应天府,数量竟达上万头。
消息传出,百姓震惊不已,往常只闻瓦剌南下掠夺,何时见过他们往南送牛羊?汉王府后院,袁管家正指挥下人开辟专区饲养这些牛羊。
朱松精选了瓦剌赠送的牛羊中的十几头,专供汉王府产奶之用。
这些牛羊实为朱松向瓦剌所求,旨在获取奶源。
牛奶与羊奶,对成长中的孩童而言,皆是营养丰富之物。
人们体格健壮,身高体壮,不正是因为自幼食用肉类与这些牛羊奶吗?
为此,朱松特地与瓦剌交涉,提出以汉中盐巴换取一万头牛羊。
瓦剌鉴于与汉中的贸易关系及对朱松的忌惮,加之汉中军新胜哈密、掌控河西走廊的威势,爽快应允。
这批牛羊多为母畜,仅两成为公,用于配种繁衍。
所产之奶,除供给汉中军外,还将供王卫学院学子日常饮用。
学子们正值青春发育期,朱松不仅重视文武教育,亦关注其生活,尤其是饮食,规定必须包含牛奶、羊奶等奶制品及鸡蛋、西红柿等果蔬。
王府自养的牛羊,专为王府内部享用。
早餐时,牛奶、羊奶轮换饮用,鸡蛋亦不可或缺。
在此时代,朱松认为奶制品与禽蛋是营养的上佳选择。
正当朱松于书房忙碌之际,一个熟悉的声音哼唱起后世广为流传的曲调:“天青色等烟雨,而我在等你……”
徐妙锦推门而入,手托餐盘,径直走进屋内。
朱松望见盘中饭菜,恍然惊觉已到午膳时分,自己竟忙碌得忘了用餐。
徐妙锦的歌喉确实不凡,周董的《青花瓷》经她演绎,别有一番韵味。
“殿下,该用餐了,先放下手头事务,填饱肚子要紧。”徐妙锦打断了口中的哼唱,对朱松说道。
“好!”朱松笑着回应,放下纸笔,走向另一张餐桌。
而徐妙锦则手持随身听,耳塞入耳,随着音乐继续哼哼唱唱。
朱松对此只能无奈摇头。
他偶尔心情好时会哼唱后世歌曲,不料被徐妙锦听见。
徐妙锦很快迷上了这些后世歌曲,朱松为满足她,特意购得随身听,存满后世歌曲。
“夫君,你说的粤语歌、英文歌,听着挺好,可我都听不懂呢!”
“我自己都唱不来,你怎么会这么多方言?”徐妙锦好奇地问朱松。
她听过朱松用粤语、英文、韩文、日文等语言唱歌,却只能哼出曲调,难以模仿。
大明官方语言以江淮官话为主,粤语、川语等地方语言对朱松来说也不在话下。
凭借后世记忆,朱松迅速学会这些方言,甚至能为粤语歌曲填词。
徐妙锦初至西北,往昔居于应天府,不懂此地方言实属常理。
日常中,她听百姓言谈颇感吃力,所幸西北方言并不难解,交流尚无障碍,否则徐妙锦恐将难以承受。
“闲暇之时,多学多问,自会通晓。”
“你亦初来汉中,无须焦急。
此地商贾多为异乡人或外邦客,言语繁杂。”
“本王精通多种方言不足为奇,你身处此境数年,稍加学习,亦能略懂一二。”
朱松耐心向徐妙锦解释道。
“原来如此!”
“我还以为你无所不能呢!”
徐妙锦闻言,若有所悟地点头。
“本王亦是凡人,岂能事事皆通?”
“只不过本王好学,所学较他人为多罢了!”
朱松闻言,不禁朗声而笑。
---分割线---
103:皇帝御笔敕封,鼓乐齐鸣,一人从军,全家荣耀。
正当朱松与徐妙锦共餐,讨论学习方言之事时,耿青匆匆而至。
“殿下,秦武等人已归!”
“大军至城外矣!”
耿青之言令朱松精神焕发,他放下碗筷,即令:“备马,往城门口!”
秦武等人载誉而归,朱松自当迎接汉中英豪。
汉中军凯旋,百姓闻讯,早已聚集街道,人山人海。
年关将至,秦武等人终在年前归来!
此次河西走廊大捷,汉中民众欢欣异常,对秦武等人的归来展现极大热情。
不久,朱松亲率汉中官员悉数到场。
周通等功臣,除杨赫需留守哈密外,其余均已归来。
秦武与周通见朱松及耿青一行,即刻下马,满面激动。
“末将秦武(周通),西征告捷,凯旋归来!”
二人领将士单膝跪地,向朱松高声禀报。
“将士们辛苦了!尔等乃汉中英雄,大明之荣耀!”
“收复河西走廊,尔等功不可没,本王已上奏朝廷为尔等请功!”
朱松笑容满面,赞许点头。
“汉王威武!汉中军威武!”
民众齐声高呼,场面热烈至极。
“本王已下令,军队各归营地,伙房筹备庆功宴。”
“将领们随本王回王府,本王亲自为尔等接风!”
朱松大手一挥,对秦武等人说道。
于是大军各归营地,将领则有幸入王府,参加庆功宴。
毕竟,朱松无法将数万将士全数带回王府设宴,多数人只能在营地内庆祝。
是日,汉中府热闹非凡,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,仿佛提前过年。
王府内,朱松设宴款待秦武等汉中将领,周通亦在其中。
“周通,听说你亲手斩下哈密敌首,运气真好!”
耿青拍着周通肩膀,大笑调侃。
此番功劳,确是周通之幸,甚至在他浑然不觉时,便立下大功。
运气之佳,实属罕见。
然,运气亦需实力相辅。
身为哈密国的领袖,安克帖木儿身边环绕着众多护卫。
要想在这些护卫的严密防守下取安克帖木儿的首级,绝非易事。
“我后来才知道,那个戴着头饰的竟是领袖!”周通憨笑着挠头说道。
“什么头饰?那是王冠!这些西域小国的君主,就爱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!”耿青不以为意地纠正。
庆功宴上气氛热烈,众人节制饮酒,饱餐之后,朱松便让将领们各自归家。
胜利归来,家中妻儿定十分挂念,应让他们尽早团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