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,夏澜站在村委会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里,盯着墙上巨大的电子屏幕。屏幕上显示着整个村子的三维模型,红色区域标注着受损建筑,绿色代表已修复完成,黄色则是正在施工中的区域。重建工作进入第二周,进度比预期慢了15%。
\"夏经理,东区的石料又不够了。\"小林急匆匆走进来,手里拿着几张皱巴巴的领料单,\"三家同时开工,库存撑不到明天。\"
夏澜揉了揉太阳穴。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出现建材短缺问题。传统的人工调度方式在如此大规模的重建中显得捉襟见肘。
\"通知施工队,下午三点停工开会。\"她下定决心,\"是时候升级我们的管理方式了。\"
会议室里挤满了人——工程队的工长、村干部、村民代表,还有几位从县里请来的技术专家。夏澜站在投影前,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:人工调度与数字化管理的效率差异。
\"我们现在的做法,\"她指向一张手写领料单的照片,\"就像用牛车拉建材,慢且容易出错。\"
接着她切换到一套系统界面:\"而数字化管理,就像是给牛车装上火箭引擎。\"
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笑,但更多的是怀疑的眼神。村里最年长的石匠李叔直接皱起眉头:\"夏经理,我们这些老粗哪玩得转那些高科技?\"
夏澜早有准备。她拿出几台平板电脑,分发给各小组长:\"不需要大家成为专家,只要会点这个。\"她轻点屏幕,一个简洁的App界面亮起——\"重建通\",专为这次重建开发的简易管理系统。
\"看,这是王翠花家的重建进度。\"夏澜点开一个页面,上面显示着房屋3d模型、材料清单和施工流程图,\"缺什么材料,点这里申请;遇到问题,拍张照片上传;进度更新,滑动这个进度条。\"
王翠花接过平板,小心翼翼地用食指戳了戳屏幕,像在试探一只不熟悉的动物。当她的房子模型旋转起来时,她惊讶地\"哎呀\"一声:\"这咋跟我家一模一样呢?\"
\"无人机拍的。\"夏澜笑着解释,\"昨晚飞了一圈,把所有重建点都扫描建模了。\"
她继续演示系统的其他功能:材料库存实时更新、施工问题协同处理、进度自动统计...最令人惊叹的是预警功能,当输入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后,系统自动标出了可能受影响的施工点,并建议调整方案。
\"这玩意儿...真能管用?\"工程队张队长将信将疑。
\"试试就知道。\"夏澜眨眨眼,\"从今天开始,所有建材申领、人员调度都通过系统完成。我保证,三天内大家会爱上它。\"
起初的适应期确实混乱。有人忘记打卡签到,有人把材料申请发到了问题反馈栏,李叔甚至不小心把自己的午餐照片传到了公共频道,引来一片善意的调侃。但夏澜和小林24小时在线解答,手把手教到每个人都能基本操作。
第三天,奇迹开始显现。
清晨六点半,夏澜的手机收到系统提醒:【东区石料库存低于安全线,已自动向供应商下单,预计上午10点送达。】与此同时,王翠花家的施工组长也收到了同样的通知,并被告知因石料运输延误,建议先进行室内作业。
\"神了!\"王翠花在村民群里发语音,\"我刚想问石头啥时候到,手机就告诉我了!\"
更神奇的是在资源调配方面。系统通过智能分析,发现三家农户的房屋结构相似,建议统一采购标准尺寸的梁柱,节省了18%的成本。当暴雨再次来临时,系统提前12小时发出预警,指挥中心迅速调配沙袋和抽水设备到低洼区域,避免了新建道路被淹。
一周后,连最顽固的李叔都成了系统的忠实用户。那天夏澜路过工地,看见老石匠正举着平板电脑,用激光测距功能检查墙面垂直度。
\"夏经理,这玩意儿比吊线锤准十倍!\"李叔兴奋地展示测量结果,\"你看看,误差不到1毫米!\"
他拉着夏澜看他刚学会使用的另一个功能——通过扫描砖块二维码,可以查看生产批次和强度数据。\"以前全凭手感,现在连砖头啥时候烧的都知道,再也不怕用到次品了!\"
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肉眼可见。原本需要半天时间的材料申领流程,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;进度汇报从原来的层层汇总简化为实时更新;问题处理时间缩短了70%。重建进度条从落后15%变为超前10%。
但夏澜并不满足于此。在重建进入第三周时,她引入了更先进的技术——VR全景预览。
\"李婶,戴上这个眼镜。\"夏澜帮李婶调整VR设备,\"看看您的新家。\"
李婶小心翼翼地戴上眼镜,突然惊叫一声,差点摔倒,幸好被旁边的人扶住:\"哎哟我的妈!这咋真进屋了呢!\"
通过VR技术,村民可以\"走进\"尚未建成的房屋,提前体验新家的布局。这一创新立刻引爆了村民的热情,大家排队体验,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。王翠花发现厨房窗户太小,当场要求调整;李叔则通过VR发现了楼梯转角的设计缺陷,避免了后续返工。
\"这比看图纸明白多了!\"李叔摘下眼镜,感慨万千,\"我干了一辈子石匠,没想到临老还能'穿墙'看看没盖好的房子。\"
技术赋能让重建工作如虎添翼。原计划三个月的工程,在第六周就接近尾声。当县长带队来视察时,面对几乎完成的重建工程,惊讶得合不拢嘴:\"你们是不是偷偷多请了施工队?\"
夏澜笑着指向指挥中心的大屏幕:\"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。\"
屏幕上,\"重建通\"系统显示着实时数据:累计完成98.7%的工程量,节省建材成本12.3万,零重大安全事故,村民满意度97.5%...
县长仔细查看系统,突然问道:\"这个系统,能在其他地方用吗?\"
夏澜点点头:\"我已经让技术团队做了通用版,任何重建项目都可以快速部署。\"
\"太好了!\"县长拍板,\"下个月全县灾后重建会议,你来主讲这套系统!\"
会议结束后,夏澜独自走在焕然一新的村道上。夕阳将新建的白墙黛瓦染成金色,远处传来村民们的谈笑声。路过王翠花家时,她看见这位曾经的\"科技小白\"正举着手机,教邻居如何使用App查看自家重建进度。
\"夏经理!\"王翠花兴奋地招手,\"我刚学会怎么在系统里写感谢信,您收到了吗?\"
夏澜掏出手机,果然看到一条新消息:【王翠花:感谢夏经理带来高科技,让我这老太婆也时髦了一把!新家比原来还好,等您来喝乔迁酒!】
她微笑着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,继续向前走去。技术或许冰冷,但它赋能的人情温暖,才是重建最珍贵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