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是简单的一句话,顿时就让这个老兵心情大好。
连同他周围的其他老兵们。
对呀,咱们连蒙古人都击败过。
怎么会害怕一群江湖人呢?
那不是闹吗?
那不是给咱们太祖爷丢脸吗?
老兵攥紧了手中的弓箭,此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必胜的决心。
他们知道此战有死无生。
但还是坚定的相信咱们这边能赢。
正如他们以前经历过的战斗一样。
大明终将战无不胜——!
“巡抚大人,看好咯,俺老头子一定给你多杀敌,来年清明你多多地给老头子上点好酒就行。”
“老人家放心好了,有本官的一壶女儿红,就有老人家你的一口酒。”
“哈哈哈,这可就太好了。”
老兵仰天大笑,还不忘提醒四周的兄弟们,“兄弟们记得把箭矢都裹好棉布还有沾满火油,待会目标优先是那些要点燃的稻草,可都不要忘记咯。”
老兵经验充足。
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。
这正好就是王阳明需要的优势。
他相信凭借这点人,一定能完成自己的计划。
将敌人们给消灭在城外!
而不是等到敌人们攻入到城里面来。
近战如果这些老兵们再年轻一点就好了。
现在也只能这样!
王阳明的话,让这里的所有老兵们,心情大好。
都认为外面这些江湖人们,不足为惧。
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,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。
虽然古代没有这样一模一样的话,但是却有着一样的兵法思想。
很多名将基本上都有相同的素质。
首先对于自己很自信。
其次很善于谋算敌人。
王阳明就属于这种。
这也跟大明很多名将都是文官体系出身有关系。
先读了很多书,然后天生就很会打仗。
甚至提剑杀人,也没有丝毫的不习惯。
老兵们等待着战场的降临。
他们彼此互相聊着天。
都是关于当年谁是跟着谁一起打仗的故事。
一些老兵还吹嘘起了自己当年的战事。
对于那些已经战死的老兄弟们,也是怀念。
大家都是捡了一条命的人。
余生的很多时候,都是在回忆当年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。
另外一个老兵,他开始准备着火箭,他瞧见身旁一个年轻的士兵,那是教导他起来,“将火油里外都给它湿透了,还有你这个是重弩,要第一时间架在墙垛之中,想起来这样的重弩以前还是我负责呢,我还负责过车弩。”
“待会呀,你就听我的,保管你能送那群贼人们归西。”
小伙子闻言,那是赶紧照做。
同时也询问老兵瞄准有没有什么秘诀。
正在跟着王阳明的王千户,还是有些不放心,他忍不住小声的给王阳明说道:
“大人,关键时候,还是我护着你杀出重围好了。”
王阳明摆手拒绝道:“不必,要记住,我们只有跟金陵同生共死,我们只要守住了金陵,那我们大家才能有一线生机,这里要么是敌人的坟墓,要么是我们的坟墓,本官不能弃城逃跑,也不能放任叛军攻入城中不管。”
“苟且偷生,弃城而逃,也许是最好的选择,但不是本官的选择,因为只要有哪怕一线希望,也要守住这金陵,击败来犯之敌。”
“大人,可就咱们这点人……?”王千户真的表示很怀疑。
“相信,千户大人,——相信!”王阳明瞥了一眼千户,淡然一笑自信道:“其他几道水门都是坚固不已,叛军沿水路上来,断不会选择进攻其他的水门,只有在我们这里才是他们最好的进攻地点……,”
“而且,本官已经让昆山的流民百姓们,全部换上了衙役跟兵丁们的衣服,让他们全部站在其他几道城门的城楼上,举着火把不断地来回巡视走动……,敌人不会那么聪明,当然他们也不傻;”
“所以本官还传出去消息,我这里镇守的都是老弱残兵,而我王阳明也在这里。”
这每一步,都是王阳明的精妙算计。
可以说是步步皆算计。
任凭敌人如何机关算尽,聪明绝顶,也想不到这里面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。
甚至王阳明镇守这一道水门的情报,确实就是真的。
真的就是老弱残兵,真的就是王阳明就在这里。
就在这最好进攻的一道水门。
“大人既然已经胸有成竹,那属下照做就是了,只是遇到危险,还请大人多多考虑江南的大局。”
“好,本官知道了。”
王阳明答应了。
但是没有完全答应。
只是答应了该答应的。
江南大局很重要,但金陵守不住就没有任何的江南大局可言。
“大人,你贵为巡抚,还如此身先士卒,属下以前从未见过像是大人这样的朝中大员,而且您还是殿下的心腹臣子。”王千户由衷的佩服,感慨道。
“呵呵,不过就是为国尽忠,为殿下效命,我王阳明不过只是一介臣子,无足轻重。”
“大人过谦了。”
王阳明这时眺望着远处的那些星光点点,沉声吟道;
“飞鱼动江河,绣春映日月。生死何须道?北镇锦衣卫!……千户大人,你们干锦衣卫的也是提着脑袋办事,今日又得跟着本官将脑袋给拴在腰间了。”
“大人谬赞,这都是我等锦衣卫该做的事情,大人真是好文采,不愧是殿下看重的臣子。”
“哈哈哈,都是一些打油文章,何足道哉?”
王阳明笑了笑,目光也始终眺望着远处的湖面。
那里的星光点点,已经连接成一条线了。
看样子敌人们是越聚越多。
而且还在快速朝着这里袭来。
如果不出意外,他们所有人都应该到了。
这么多的火光,都快要将远处给照耀得犹如白昼。
湖面也是波光粼粼的。
渐渐的,深夜的金陵南门的水门,远处的湖面上已经可以看得到一艘艘的小船,小船上都载满了人。
上面的人都是举着火把拿着兵器,甚至身上还挎着弓弩和箭袋。
他们皆是身披布甲和皮甲。
人数众多。
三万多人,几千艘小船。
百舸争流,火光耀眼。
这群人全部都是江南盐帮的人马。
他们直逼这金陵城而来。
今夜的秦淮河,
看样子是绝不会再平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