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那天的雨,把青溪镇的石板路洗得发亮。林砚站在非遗工坊的露台上,看阿果带着几个年轻徒弟往育苗棚搬靛蓝籽。竹筐里的种子圆滚滚的,沾着新翻的泥土,像谁撒了把蓝紫色的星子在里面。
“林老师,这批籽能出三成苗呢!”阿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鬓角的碎发粘在颊边,沾着的泥点让她看起来像株刚冒头的蓝靛草。林砚想起十五年前,这姑娘还踮着脚够晾布架,如今已经能精准报出每种靛蓝草的发芽率。
育苗棚的角落里,小满正对着电脑直播。镜头前摆着三辈人的染布工具:阿婆用过的牛角刮刀包着浆,张母的竹制扎架泛着蜜色,林砚自己的不锈钢染勺还沾着靛蓝泥。“看这个刮刀的弧度,”小满举起工具对着镜头,“太奶奶说,好工具要像手的延伸,能听懂草木的意思。”
弹幕里瞬间涌进许多留言。有人说家里有同款竹架,有人问米糕的做法,还有个Id叫“蓝蝴蝶”的网友发了张照片——褪色的蓝布帕子上,蝴蝶翅膀缺了一角,和三十年前林砚送给逃荒姑娘的那块一模一样。
“这是我母亲的遗物。”“蓝蝴蝶”很快发来私信,“她说当年的米糕甜味,让她在难捱的日子里总想着要活下去。现在我开了家甜品店,每块糕点都印着蓝靛花纹。”
小满把私信念给林砚听时,阿果正往灶里添柴。笼屉里的米糕即将出锅,甜香混着雨水的潮气漫出棚外,引得路过的山雀落在晾布架上,歪着头往里张望。“林老师,咱们寄块新布给她吧?”阿果擦着手说,“让蝴蝶的翅膀长全了。”
布寄走的那天,青溪镇下起了桃花雪。林砚坐在窗边翻旧账册,泛黄的纸页上记着民国三十八年的染布记录:“三月初三,染蓝布六匹,换糙米二十斤,给学堂的娃娃做冬衣。”墨迹旁有个小小的指印,像谁蘸着靛蓝泥按上去的。
忽然听见外面一阵欢呼,原来是小满带着孩子们在堆雪人。雪人戴着蓝布头巾,手里捧着块冻硬的米糕,笑得眉眼弯弯。“这是草木雪人。”小满举着手机录像,“等春天来了,它会变成水,钻进蓝靛田里,告诉种子们该发芽啦。”
清明祭祖时,林砚在阿婆的坟前摆了块新染的蓝布。布上的缠枝纹在风中舒展,像无数条线,一头连着坟头的青草,一头系着山下工坊的炊烟。“阿婆,您看。”她轻声说,“当年您种的蓝靛,现在长成了一片海。”
下山时遇见张教授带着重孙女来认亲。小姑娘刚会走路,摇摇晃晃扑向田埂边的蓝靛苗,胖乎乎的小手抓住片叶子,咯咯地笑。“她和她太奶奶小时候一模一样。”张教授眼眶微红,“都爱跟草木亲。”
小满蹲下来教小姑娘辨认蓝花:“这是会变魔术的草哦,能把白布变成蓝天。”小姑娘似懂非懂地把花瓣往嘴里塞,被林砚轻轻捏住下巴。“等你长到阿果阿姨那么高,就让你学染布。”她刮着孩子的鼻尖说,指尖沾着的靛蓝泥蹭出个小小的蓝点。
入夏后的第一个集市,工坊摆出了新开发的蓝靛文创。笔记本封面印着三百年前的染布图谱,书签是迷你蓝布扎成的花,最受欢迎的是“时光米糕”——每块糕点都配着张老照片,有阿婆晾布的背影,有张母缝襁褓的侧影,还有林砚年轻时挑着染缸上山的样子。
卖米糕的姑娘里,有个穿汉服的学生捧着照片落泪:“我奶奶也干过这活,只是她走得早,我连她的样子都记不清了。”林砚给她包了块桂花味的,“记不清也没关系,”她说,“味道会替你记着。”
学生咬了口米糕,忽然指着照片说:“这动作和我奶奶一模一样!”她掏出手机翻出旧照,屏幕上的老太太正用竹竿挑布,手腕的弧度和阿婆分毫不差。
那天傍晚,学生在工坊的留言本上写道:“原来有些东西不用刻意去记,就像草木知道春天要发芽,就像我尝到甜味时,忽然想起了奶奶的样子。”
立秋时,工坊来了位特殊的学徒。他是听障人士,却能精准地分辨靛蓝泥的发酵程度。“他说能看见颜色在说话。”陪他来的手语老师翻译道,“靛蓝发酵时是活泼的蓝,沉静时是温柔的蓝。”
林砚让他试着扎染,他捏着棉线的手指灵活得像在跳舞。扎好的布放进染缸时,他忽然对着水面笑了,水波里的靛蓝色轻轻晃悠,真像谁在回应他的笑意。
重阳节的敬老宴,全镇的老人都收到了蓝布披肩。穿蓝布的老人们坐在晒谷场的长桌旁,手里捧着米糕,看孩子们表演阿婆传下来的染布歌谣。夕阳落在他们身上,蓝布泛着温暖的光,像无数颗星星落在了人间。
林砚坐在最中间,左边是八十岁的张教授,右边是刚满周岁的小满侄女。小姑娘抓着块米糕往嘴里塞,蓝布围兜上的缠枝纹沾着米糊,像长出了新的枝芽。
忽然听见有人喊她,原来是那位听障学徒。他举着块刚染好的布跑过来,布上用留白扎出五个字:“原来你也在”。阳光穿过布面,字影落在林砚的手背上,暖融融的。
风穿过晒谷场,满架的蓝布哗啦啦作响,像无数双手在鼓掌。林砚望着远处的青山,新栽的蓝靛苗在暮色里轻轻摇晃,仿佛能听见三百年前阿婆的笑声,七十年前张母的叮咛,还有此刻孩子们的歌谣,都顺着风,沿着水,藏在草木的根须里,等着某个清晨,被春风叫醒,被甜味引着,轻轻落在某个人的掌心。
她知道,这就是时间最温柔的模样——不用刻碑,不用写史,只要草木还在发芽,米糕还有甜味,就总会有人在某个瞬间,笑着说出那句跨越千年的约定。而那些递出去的蓝布,尝到的甜味,早已变成宇宙长桌上永不冷却的热茶,等着每一个赴约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