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骧谷的冬夜,万籁俱寂,唯有陈烬书房的那盏油灯,彻夜长明。
案头堆积如山的竹简中,一份来自孟瑶的简报格外显眼。上面不仅有理性的数据,还在边角处细心标注了基层民众对理论的朴素理解。
陈烬的目光在那娟秀的字迹上停留片刻,冷峻的眉眼微微柔和。他提起笔,在微黄的纸面上写下沉重如山的标题——
《赤火纲领》
第一部分:我们的世界观——唯物辩证法
\"世间万物,非神造,非心念...\"笔锋如刀,剖开蒙昧的迷雾。写到\"矛盾乃事物发展之根本动力\"时,他不禁想起昨夜与秦狼的对话。
\"老陈,俺是个粗人,\"秦狼挠着头,\"但俺懂这个理。就像俺这把刀,不打磨就会生锈,不饮血就会钝。矛盾...就是让俺们永远不能停下的那股劲。\"
陈烬当时望着这个耿直的汉子,心中感慨。正是这些最朴素的认知,印证着最深刻的真理。
他继续落笔,将这份来自实践的感悟融入理论:“万物皆包含矛盾,如阴阳,如生死,如劳心与劳力,如创造与剥削。矛盾乃事物发展之根本动力。旧矛盾解决,新矛盾又生,推动世界永不停歇向前。”
最后,他阐述认识的规律:“欲知世事,需由眼耳鼻舌身去实践,接触万物,方能产生真认识。认识非一成不变,需在实践中检验、深化、发展。此即‘实践-认识-再实践-再认识’之循环上升之道。”这一部分,为赤火公社及所有追随者,提供了全新的、锐利的认识世界的工具——唯物辩证法,宣告赤火公社不再信天命鬼神,只信客观规律与人的实践力量。
第二部分:我们的武器——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
当笔锋指向“剩余价值”时,他的思绪飘到了小石头身上。这个石夯的儿子,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指挥使。
\"陈叔,\"小石头曾在训练间隙认真地问,\"俺爹护住的那些土豆种子,现在能让千万人吃饱。这算不算...最大的'价值'?\"
\"算,\"陈烬记得自己这样回答,\"但你爹守护的,不只是种子,更是创造价值的可能。\"
此刻,他将这份理解化作文字:“劳动者创造一切价值,却仅得活命之资,其剩余价值被不事生产之地主、官僚、豪强所无偿占有。此乃社会贫富分化、阶级对立之经济根源。”
他继续推演:“占有生产资料之剥削阶级与被剥夺殆尽之劳动阶级,其利益根本对立,矛盾不可调和。一部人类历史,归根结底,便是阶级斗争之历史。旧的国家机器——军队、律法、衙门,乃是剥削阶级用以镇压劳动者、维护其剥削制度之暴力工具。冀图依靠此机器实现‘均平’,无异与虎谋皮。”
窗外渐白时,他写到了“无产阶级专政”。笔尖微顿,想起小柱子——那个在颍川废墟中失去双亲、在公社长大的少年,如今已是赤火公学最出色的学生之一。
\"社长,\"小柱子曾睁着明亮的眼睛问,\"等我们建立了新世界,是不是就再也没有孩子会像当年的我一样挨饿了?\"
\"是,\"陈烬轻声承诺,\"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革命。\"
他握紧笔,坚定落下:“故而,劳动阶级欲求得解放,必须打破旧的国家机器,建立属于劳动者自己之新政权,实行无产阶级专政,镇压剥削者之反抗,彻底变革生产资料之所有制。”
这一部分,清晰指出革命的必然性、对象、手段与终极目标,将自发反抗纳入历史发展必然轨道。
当最后一笔落下,晨曦正好透过窗棂。陈烬放下笔,揉了揉酸胀的手腕,发现不知何时,孟瑶已静静立在门边,手中捧着温热的粥羹。
\"又是一夜未眠?\"她的声音里带着责备,更多的是心疼。
陈烬接过粥碗,指尖相触的瞬间,疲惫仿佛都消散了几分。\"值得。有了这个,我们才真正有了方向。\"
孟瑶的目光落在墨迹未干的《纲领》上,轻声念出其中几句,眼中渐有光华闪动:\"我终于明白了...你一直在寻找的,不仅是救世之方,更是立世之本。\"
数月后,经过核心成员反复学习讨论与修订,完整的《赤火纲领》在龙骧谷中心广场正式颁布。
广场上人山人海,社内各级干部、军队将领、工坊工匠、公社农兵,还有闻讯赶来的士人、商贾与曹魏流民,都汇聚于此。
陈烬站在高台之上,手中捧着用最新印刷术批量刊印、还散发着墨香的《赤火纲领》小册子。他的声音通过改良的传声筒,响彻云霄:
\"同志们!兄弟姐妹们!过去,我们只知道饿肚子要造反,受欺负要反抗,凭着血性与良心走到今天,我们知其然!但今天,我要告诉你们——我们手中捧着的,不仅是一本书,更是告诉我们为何会饿肚子、为何受欺负、如何彻底终结这苦日子的真理!从今天起,我们知其所以然了!这部《赤火纲领》,就是我们照亮未来道路的——不灭之火!\"
台下,寂静片刻后,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浪冲天而起!“赤火不灭!”“遵循纲领!”的喊声此起彼伏。
秦狼挺直腰板,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分到的小册子。他或许读不懂每一个字,却能掂量出这份纲领的重量——那是能让弟兄们打仗不白死、能让家人安稳过日子的底气。
小石头站在队伍最前方,泪水模糊了视线。他仿佛看到父亲在颍川火光中守护种子的背影,此刻终于懂了那牺牲的意义——不是为了一袋土豆,而是为了让所有像他们一样的人,都能靠自己的劳动活得有尊严。
小柱子带领着赤火公学的学生们,齐声朗诵《纲领》中的片段。清朗的童声穿过欢呼,与成人的呐喊交织,像新旧时代的交响,昭示着希望的传承。
孟瑶站在高台后侧,手中的笔记录着这历史性的一刻。当她抬头望向陈烬挺拔的背影时,恰好对上他回头看来的目光。在震天的欢呼声中,两人目光静静交汇,千言万语——从深夜书房的粥羹,到此刻共同见证的辉煌——都融在这一眼里,无需多言。
这一刻,《赤火纲领》不再只是纸面上的墨迹。它融入了秦狼紧握的拳头,融入了小石头滚烫的泪水,融入了小柱子清亮的诵读,也融入了陈烬与孟瑶无声的相望之中。思想的火种,在人与人最真挚的情感联结里,燃成了燎原之势。
《赤火纲领》的颁布,如思想的丰碑矗立在北疆大地,即将震撼整个天下。它完成了赤火公社从自发到自觉的伟大飞跃,从此,革命的火焰不仅燃烧在战场上,更燃烧在每一个觉醒者的心中,以不可阻挡之势,燎向旧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