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山北岭的薯种安然送达,骡队带回来的,除了山民们近乎虔诚的感激,还有更多来自偏远之地的恳求与期盼。消息如同山风,吹过一道道山梁,更多的贫瘠村落知道了东塘村,知道了有一种名为“番薯”的作物可以活命,知道了有一位“劝农女史”愿意将这种子送往最需要的地方。
工坊内,来自各地的书信、口信渐渐增多,或是由往来的货郎捎带,或是由那些咬牙走出大山的村民亲自送来。内容大同小异,皆是陈述本地土地之瘠、生计之艰,恳请李女史施以援手,赐下薯种。李青禾一一阅过,深陷的眼窝里不见波澜,却将每一个地名、每一处困境,都默默记在心里。
她意识到,零星的、被动的响应,已无法满足这日益增长的需求,也无法将这救荒作物的益处最大化。东塘一地的经验,需要变成可供复制的方略;散落的恳求,需要汇聚成清晰的图景。
这一日,她命人将工坊那间最大的缫丝房再次清理出来。不同于上次开设药粉班时的喧闹,此次室内异常安静。巨大的桑皮纸,一张接着一张,被用米浆小心地拼接在一起,几乎铺满了整个地面。纸上,已由略通地理的老塾师和往来商队的向导,依照记忆与见闻,用炭笔勾勒出了大致的天下州府疆域轮廓,山川河流,仅具其形。
李青禾脱去鞋袜,手持一盏清亮的菜籽油灯,赤足行走在这巨大的“地图”之上。她的脚步很轻,很缓,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尺规,掠过那一片片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域。
她先在江南源水县的位置,用蘸饱了朱砂的细笔,重重地点下了一个醒目的红点,旁注小字:“东塘,薯种源起,已广植。” 接着,是那些已通过“薯种银行”借贷、或由骡队送入薯种的村落、乡镇,无论是平原沃土,还是西山北岭的险僻之地,只要确认番薯已然落地生根,她便在那处标上一个坚实的红点。红点旁,有时还会以更小的字标注上约略的种植面积,或是“薯粉已成”、“猪肥”等简语。
红标已种州县。
这些红点,星星点点,起初只簇拥在东塘周围,继而如同燎原的星火,向着周边州县扩散,甚至跳跃着,出现在了那遥远的、被重山阻隔的区域。每一处红点,都代表着一片因这海外来物而焕发生机的土地,一群得以饱暖的农人。
然后,她换上了墨笔。她的目光变得更为沉凝,扫过那些依旧空白,或是仅以炭笔勾勒出荒山、瘠土、旱塬轮廓的区域。根据各地的来信、货郎的描述、以及她对不同地域土壤气候的理解,她在那些代表着贫瘠、待开垦的广袤土地上,用墨笔圈点、标注。
这里是“陇西千旱塬,土瘠民贫,宜试种”,那里是“滇南坡地,多雨而贫,可引种”,还有“辽泽新垦地,黑土肥沃,潜力巨”……她不仅标注地点,更在旁侧以极简的文字,注明此地推广番薯可能面临的难点,如“需解决储运”、“需防涝”、“需配套薯粉之法”等等。
墨标待推荒地。
朱红与墨黑,在这巨大的桑皮纸上交织、蔓延。红点代表着已然稳固的根基与成功的经验,墨标则指向未来亟待开拓的疆域与潜在的希望。一张前所未有、专注于一种作物的《天下宜薯舆图》,就在李青禾的脚下,随着灯火的移动,一点点变得清晰、丰满。
绘《天下宜薯舆图》:红标已种州县,墨标待推荒地。
周娘子、钱周氏等人静立一旁,看着李青禾俯身、点画、标注,看着她赤足行走于江山社稷之上,虽无声,却仿佛能听到那红点与墨标之下,无数田亩的呼吸与农人的期盼。她们心中震撼,难以言表。
图成之日,李青禾站在这巨图边缘,目光缓缓扫过整个画卷。江山万里,何处宜薯,何处待哺,一目了然。
“将此图,”她嘶哑开口,声音在空旷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,“连同薯种培育法、薯粉制作术、薯渣养猪之利,以及‘薯种银行’、‘因地定税’之策,誊抄整理,编订成册。”
她顿了顿,加重了语气:“以劝农女史衙署之名,通过官驿,六百里加急,传送天下各州府县衙!令其依图考察,因地制宜,效法推行!”
驿马传抄各州府。
没有请求,只有告知;没有商量,只有推广。她以一块乌木腰牌赋予的权限,以这张凝聚了无数实践与心血的《万里薯图》为蓝本,要将东塘的火种,彻底撒向整个天下。
塘埂方向。 星垂平野, 河汉无声。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…… 不知何时已立于缫丝房的屋顶之上。 浑浊的目光…… 穿透瓦隙, 俯视着屋内那幅铺满地面的巨图, 看着那朱墨交织、已然初具规模的万里薯业江山。
枯槁的嘴唇…… 极其艰难地…… 翕动了一下。 一个低哑的、仿佛也囊括了万里疆域与无数生机的声响, 缓缓地吐出:
“……万——……” 声音顿了顿, 似在丈量这图卷所涵盖的辽阔。 “…——里——…” “…——薯——…” 下颌极其缓慢地、 带着一种对宏图初展、星火燎原的深沉预见, 向下一点。 “…——图——…”
“万里薯图——!!!”
声音落下。 他身影融入璀璨的星河与无边的夜色。 屋内, 李青禾吹熄了油灯, 巨图隐入黑暗, 但其上的每一个红点, 每一处墨标—— ……已——……化——……作——……无——……数——……即——……将——……启——……程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驿——……马——……,——……带——……着——……生——……存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火——……种——……与——……变——……革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图——……景——……,——……驰——……向——……帝——……国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每——……一——……个——……角——……落——…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