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八章 织就光明网
京城的冬日晨光里,工部工匠们正沿着永徽铁路架设电线杆 —— 灵州熟铁打造的杆身笔直挺拔,顶端的瓷瓶泛着青白光泽,铜线顺着滑轮缓缓拉过,像一条银色的丝带,将通州发电站与京城的每个角落连在一起。郑阿福站在铁轨旁,手里拿着改良的测斜仪,帮工匠们校准电线杆的垂直度:“再往左偏半寸!这杆子得立得稳,不然刮风下雨容易倒,影响送电!”
不远处,李大姐的织坊里,电工正忙着安装电灯开关。春桃好奇地盯着墙上的拉线开关,轻轻一拉,屋顶的电灯瞬间亮起,暖黄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织坊。“太神奇了!不用添油,不用点灯芯,一拉就亮!” 春桃围着电灯转了两圈,又拉了拉开关,灯光忽明忽暗,像在和她玩闹。
张阿婆的粥铺也装上了电灯,她特意在灯旁挂了个红色的灯笼罩,灯光透过灯笼罩,映得粥铺暖洋洋的。“夜里也能卖粥了!” 张阿婆笑着给客人盛粥,“以前用油灯,夜里熬粥总担心烧着铺子,如今有了电灯,熬到三更都不怕!”
皇宫里,赵江月正陪着赵正查看电网总闸室。巨大的铜制闸刀泛着冷光,旁边的仪表盘上,电流指针平稳跳动。“父亲,京城的主要民生坊、商铺、太学都通上电了,今晚就能实现‘全城亮灯’。” 赵江月指着仪表盘,“通州发电站的功率还能再提三成,明年就能给江南、灵州送电。”
赵正点头,伸手摸了摸铜制闸刀,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,却仿佛能感受到电流流动的温度:“这电网,就像给大明织了一张‘光明网’,夜里再也不用摸黑,百姓们能安心干活,孩子们能灯下读书 —— 这就是朕当年穿越时,最想给大明的东西。”
柳萱、萨琳娜、苏琬琬也闻讯赶来,站在闸室旁,看着窗外的电线杆延伸向远方。萨琳娜望着远处水师码头的方向,笑着说:“等水师码头也通上电,夜里就能操练,战船的维修也能在灯下进行,比以前用油灯方便多了!”
苏琬琬则拿出账册,指着上面的数字:“通上电后,京城的夜市热闹了不少,商户的收入比以前增了两成,百姓们的夜生活也丰富了,有的去书坊看书,有的去茶馆听书,还有的去民生坊学格物。”
柳萱轻轻握住赵正的手,眼中满是温柔:“五郎,你看,这大明的夜里,终于亮起来了。以前你说的‘电力时代’,真的来了。”
赵正反手握住柳萱的手,又看了看身边的萨琳娜、苏琬琬,心中满是感慨 —— 这些年,她们陪着他东征西讨,陪着他推民生、搞科技,从青丝到鬓角微霜,从未缺席。“这光明,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,是咱们所有人一起织就的。”
夜幕降临时,赵江月在皇宫城楼上按下了总开关。刹那间,京城的电灯齐刷刷亮起,街道上、商铺里、民生坊中,灯光连成一片,像一片星海落在人间。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,围着电灯欢呼,孩子们提着灯笼,在灯光下奔跑嬉戏,笑声传遍了整个京城。
赵正、柳萱、萨琳娜、苏琬琬站在城楼上,望着下方的光明景象,眼中满是欣慰。萨琳娜举起腰间的酒壶,倒了四杯酒,递给众人:“为这大明的光明,干杯!”
四人举杯相碰,酒液清冽,映着远处的灯光,也映着彼此眼中的情谊。赵正望着杯中晃动的灯光,忽然觉得,这盛世,不仅有百姓的安稳,还有身边人的陪伴,这才是真正的圆满。
(第三百八十八章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