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章 终章?月满京华,故念长
永徽十年的中秋夜,京城的月光像揉了碎银,轻轻漫过庆宁宫的赏月台。桂树的影子被蒸汽路灯拉得纤长,瓷盘里摆着张阿婆刚烤好的青稞月饼,酥皮上还留着热乎气 —— 这是柳蓁蓁当年怀赵江月时最馋的味道,她说 “青稞甜,孩子生下来也会笑”,可她没能尝到江月周岁时的月饼,算来已十余年了。
赵正握着柳萱的手,她指尖抵着枚磨得发亮的银簪,簪头缠枝纹里还嵌着点细小的珐琅 —— 这是柳蓁蓁出阁时母亲给的陪嫁,生江月前,她亲手把簪子拔下来塞给柳萱,说 “阿萱替我收着,等江月大了,教他认这是娘的念想”。后来血崩难治,这枚簪子就成了姐姐最后的托付。
“今年灵州的青稞收得好,穗子沉得压弯了秆。”她侧头看向身旁的赵江月,少年正捧着本泛黄的线装书,指尖轻轻划过封面上 《西域农桑录》 五个字 —— 那是柳蓁蓁生前未写完的稿子,字迹娟秀,和她给江月写的摇篮曲手稿一模一样。
萨琳娜刚从水师码头赶来,披风上沾着海风的潮气,手里的漆盒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“西域于阗国的使团今日到了,说这是他们从柳氏旧部手里接过的农书,特意送回大明。” 她打开盒盖,素色绢布衬着那本《西域农桑录》,册页里夹着片干枯的青稞叶 —— 是灵州特有的品种,柳蓁蓁生前总说 “把灵州的青稞种传到西域,百姓就不用饿肚子”,虽未亲赴西域,却早早就开始整理农艺笔记,连 “于阗土寒,青稞晚种十日” 的批注,都是她坐在产榻上,忍着痛写下来的。
苏琬琬轻轻翻开农书,几页批注密密麻麻,末页画着小小的灌溉渠草图,旁注 “仿灵州木槽引水法,省工耐旱”,墨迹边缘还留着淡淡的水痕 —— 柳萱认得,那是姐姐生江月前,咳血落在纸页上的痕迹。“是姐姐的字!” 柳萱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,指尖按在批注上,像还能触到当年姐姐握笔时的温度,“她真的把灵州的法子记下来了,连木槽引水都没忘……”
赵正接过农书,目光落在末页的小字上:“永徽三年春,闻于阗百姓食不果腹,始整理混种之法,若他日能传西域,愿亩产达两石,天下农者无饥寒。” 墨迹虽淡,却透着股执拗的劲 —— 和她当年怀江月时,趴在案上写农笔记的模样重叠在一起,那时她总说 “江月长大了,要让他也学农,教更多人种粮”。
“使团说,柳氏旧部带着这册农书去了西域,教了十几个城邦种青稞。” 萨琳娜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散月光,“去年冬天,旧部染了风寒,走的时候还握着农书,说要送回大明,交给‘江月郎君’,让他接着把法子传下去。”
柳萱把脸埋在赵正肩头,银簪紧紧攥在手心,眼泪却带着笑:“她从来没忘,没忘要把农书传下去,没忘要让江月学农,没忘要让百姓吃饱饭……” 苏琬琬忽然从农书里翻出张揉皱的信纸,是柳蓁蓁写给柳萱的,字迹有些潦草,该是病中写的:“阿萱,江月要是哭了,就给他唱我教你的青稞谣;等他会走路了,带他去灵州田埂看青稞。要是我等不到,就把农书给江月,让他替我看看西域的粮长得好不好……”
月光落在信纸上,赵江月忽然伸手接过信纸,少年的指尖有些发颤 —— 他虽记不得母亲的模样,却总听柳萱说 “你娘的字,和灵州的青稞一样直”。“娘的心愿,我记着。” 江月轻声说,把信纸叠好,放在农书里,“今年灵州的土豆种收了很多,明年我跟着商队送西域去。”
赵正抬手擦去柳萱的眼泪,指着远处的灯火:“你看,蓁蓁的心愿,咱们都替她实现了。江月长大了,能替她送粮种;京城的电网通了,夜里农人们能在灯下看这册农书;永徽铁路的火车正等着装粮,往后西域的新粮,顺着铁轨就能运回来,再也不用怕路远了。”
柳萱望向远方 —— 蒸汽火车喷着白烟,像一条发光的绸带,把京城和灵州、西域连在一处;通州港口的轮船亮着灯,甲板上堆着要送出去的青稞种;民生坊的窗户里,农人们正围着农书讨论混种的法子;赵江月站在赏月台边,正对着农书里的批注轻声读,声音和柳蓁蓁当年教农户认种时一样温柔。
她忽然觉得,姐姐从来没离开 —— 那枚银簪是她的温度,那册农书是她的心血,赵江月手里的批注、田埂上茁壮的青稞、西域百姓碗里的新粮,都是她留在这世间的痕迹。
萨琳娜给每人倒了杯灵州的葡萄酒,酒杯里映着月光,晃出细碎的银辉,像柳蓁蓁当年坐在产榻上,说起 “要让江月看遍大明粮田” 时,眼里的光。四人举杯,酒液里的月色沾在唇上,带着青稞的甜香。赵正望着满京华的灯火,忽然明白,所谓 “日月同辉”,从来不是只有眼前的圆满 —— 还有故人心底的念想,还有未竟的事业,还有一代又一代人,把 “民生” 这颗种子,从灵州的田埂,传到西域的土地,再传到更远的地方。
桂树的香气飘过来,混着青稞月饼的甜。柳萱把银簪轻轻放在农书旁,赵江月伸手,把自己画的西域粮田图也放在旁边 —— 图上的青稞长得比人高,旁边写着 “娘,我替你看到了”。月光落在这堆信物上,像给柳蓁蓁的约定,盖了一枚温柔的印。远处的火车汽笛又响了,带着新的粮种,驶向她曾牵挂的西域,也驶向大明永远明亮的未来 —— 她的名字,就藏在江月的眼眸里,藏在每一粒播撒的种子里,藏在 “天下农者无饥寒” 的期盼里,岁岁年年,从未远去。
赵正轻声道:“萱儿,你看,这便是我们想要的盛世吗?”
柳萱紧紧握着他的手,眼中含泪,微笑着点头:“是的,五郎。日月同辉,山河永固。我们,可以放心了。”
“蓁蓁”,“姐姐”,赵正几乎和柳萱同时说出口:“这盛世,如你所愿!”
月光洒在他们身上,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,与脚下这片繁荣、强大、自信、开明的土地融为一体。
(第三百九十章 完)
——第八卷终——
——雪月大明终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