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: 守持正固吉祥,没有悔恨,君子的光辉,有诚信吉祥。
含义: 守正吉祥(贞吉),没有悔恨(无悔)。以君子之德光照四方(君子之光),心怀诚信(有孚),可获吉祥(吉)。象征未济至关键阶段,需以德服人,诚信感天。
六五故事:
信陵国的都城,沐浴在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安定之中。市井喧嚣,商旅辐辏,田间禾苗青青,库廪日渐丰实。连年征战的阴霾似乎已然远去,北破鬼方带来的威望,更让信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如日中天。
在这鼎盛之时,信陵君做出了一个震动朝野的决定。
庄严的朝会上,他目光扫过文武百官,最终定格在未成身上,声音洪亮而坚定:
“未成先生,自你入我信陵,屡献奇策,内修政理,外御强敌,功勋卓着,德才兼备。今日,朕便拜你为相,总领国政,望你不负朕望,不负黎民!”
“臣,未成,领旨谢恩!必竭股肱之力,效忠君上,抚育万民!”未成出列,深深叩拜,脸上并无狂喜,只有沉静如水的庄重。
他知道,这并非功成名就的终点,而是“未济”之路一个更为关键的阶段。治国平天下,比之沙场争锋、外交斡旋,更为复杂,更需要坚守正道,以德服人。
未成搬入了简朴的相府。第一道政令,便是将信陵君赏赐的金帛大半取出,一部分犒赏历年有功将士及抚恤阵亡家属,另一部分则用于在各乡增设“劝学堂”,聘请贤士,教化百姓。相府之内,陈设简单,不见珍玩,唯有满架书卷与悬挂的巨幅舆图。
他深知人才为国之根本,遂广纳贤才,不论出身门第,唯才是举。昔日曾与他有隙的庞煖,因其忠勇与日渐成熟的稳重,被未成举荐执掌全国兵马;一些出身寒微但精通农事、工巧的能人,也被他破格提拔,委以重任。
有人私下劝他:“相爷如此,恐旧族不满,寒门难支。”
未成坦然道:“为国取材,当如大海纳百川。唯有光明正大,不徇私情,方能凝聚真正的人才,此乃君子之光,岂能因门户之见而自损光芒?”
他的施政,始终围绕一个“信”字。法令颁布,必先晓谕天下,令行禁止,绝不朝令夕改。对待百姓,更是以诚信待民,赋税徭役,皆公示于众,严禁官吏层层加码,中饱私囊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未成为相的第三年,一场数十年不遇的特大蝗灾席卷了信陵国南部数郡。遮天蔽日的蝗虫过后,千里沃野变成赤地,颗粒无收,灾民嗷嗷待哺,人心惶惶。
朝堂之上,顿时议论纷纷。
“相爷!南部郡县仓廪本就不甚充盈,经此蝗灾,恐已十室九空!当立刻严令各郡紧闭城门,禁止流民北上,以防冲击都城,引发动荡啊!”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建议。
“是啊,相爷,当务之急是稳住都城,可先从周边郡县调集部分存粮,缓缓图之……”另一人附和。
恐慌与自保的情绪开始蔓延。
未成端坐相位,面色凝重地听完众人的建议,缓缓摇头:“紧闭城门?禁止流民?缓缓图之?诸公可知,门外等待救济的,不是流寇,而是我信陵的子民!是我等食君之禄、本该忠君忧民的依托!”
他站起身,声音清晰而有力,传遍大殿:“民为邦本,本国邦宁。 此刻若弃他们于不顾,与禽兽何异?如此行事,国基动摇,纵有都城稳固,也不过是沙上之塔!”
他目光灼灼,如同离火,照亮了殿中些许阴暗的角落:“传我相令!”
“第一,即刻开放所有官仓,设立粥棚,全力赈济灾民!不得有误!”
“第二,严令各郡县,不得阻拦灾民迁徙,并需沿途设点接济,引导其往粮储相对充裕之郡安置!”
“第三,相府即日发布安民告示,坦诚灾情之严峻,亦言明朝廷决不会抛弃任何子民,不欺不隐!所需钱粮数额、调配方案,一律公示!”
“第四,动员非灾郡县官绅百姓,有力出力,有粮出粮,共度时艰!”
此令一出,举朝皆惊!如此大规模、完全开放的赈济,且坦诚灾情,在各国历史上都属罕见。风险极大!
“相爷!官仓储粮乃国之根本,若尽数用于赈灾,万一……”有大臣急劝。
“万一再有战事或变故,岂不危矣?且如此坦诚,恐引发民乱啊!”
未成斩钉截铁:“国之根本,在于民心! 此刻若惜粮自保,失信于民,才是真正的动摇国本!至于民乱——唯有真诚,方能换取信任!我以诚信待民,民必以信任报我!此乃有孚之道!”
他环视众人,语气沉痛而坚定:“纵然因此耗尽储粮,我未成愿承担一切后果!但求问心无悔!”
政令迅速传达下去。起初,南部灾民确实恐慌,但当他们看到官府真的打开了粮仓,设立了源源不断的粥棚,看到相府发布的坦诚告示,看到官吏们(在严令下)还算尽责的引导和分发,那弥漫的绝望与躁动,竟渐渐被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激与信任所取代。
未成更是亲自前往灾情最重的郡县视察。他身着布衣,行走在灾民之中,亲手为老弱盛粥,耐心倾听他们的疾苦。看到有官吏克扣斤两,他当场严惩,以儆效尤。
他的身影,他那布满血丝却依然坚定的眼神,他那与民共度时艰的君子之光,如同黑暗中的火炬,温暖了无数冰冷的心。
“相爷没有骗我们……”
“朝廷真的没有放弃我们……”
“未相爷,是真心为我们着想的好官啊!”
百姓们感戴的呼声,如同涓涓细流,汇聚成了浩荡的江河。不仅灾情得以有效控制,社会秩序空前稳定,连非灾区的百姓和富户,也被未成的诚信与担当所感动,纷纷主动捐钱捐物,支援灾区。
万民感戴(有孚),民心凝聚如铁。
说来也奇,或许是这份上下一心、诚信感天的力量,次年,信陵国风调雨顺,被蝗灾肆虐的土地也恢复了生机,迎来了一个罕见的大丰收。国库在消耗之后,以更快的速度重新充盈起来。
经此一事,未成的威望达到了顶峰。不仅在国内,其名望更是传遍列国。
诸侯们听闻信陵国在如此大灾之下,竟能通过丞相未成的诚信施政,不但安然度过,反而民心更加凝聚,国力迅速恢复,无不惊叹佩服。
“信陵有未成,如得擎天之柱!”
“未成之光,乃君子之光,诚信足以感天动地!”
渐渐地,不仅以往与信陵结盟的齐、赵、燕等国遣使交好,连一些原本观望的中小诸侯,也纷纷前来朝觐,共尊信陵君为诸侯之长,信陵国隐然已成为中原霸主。
面对这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,信陵君对未成感叹:“未相,昔日拜你为相,尚有疑虑。今日方知,贞吉无悔,光在德孚!守持正道,终得吉祥,心中无愧无憾,此皆因你以德行光照四方,以诚信凝聚万民啊!”
未成拱手,谦逊如初:“君上过誉。未济将济,信为枢机。天下未定,前路仍长。唯有始终以‘信’为治国之核心枢纽,以‘光’明正大之行立于世,方能化未济为既济,使国祚绵长,百姓安康。”
他站在相府的高台上,望着脚下繁荣安定、万民归心的都城,心中并无骄矜,只有一如既往的沉静与远虑。
守持正固(贞),故能吉祥(吉),心中坦荡无悔。以君子之德光耀四方,以至诚之信(孚)感召万民,故而获享吉祥(吉)。这便是他在“未济”之路的关键阶段,所践行并验证的至高智慧。
讲述了未成因功勋卓着、德才兼备被信陵君拜为国相,总揽朝政。他上任后廉洁奉公,轻财重教,广纳贤才,展现出君子光明正大的德行(君子之光)。在遭遇特大蝗灾的严峻考验时,他力排众议,坚持“民为邦本”,果断下令开仓赈济,并坦诚公示灾情与赈灾方案,以极高的诚信(有孚)对待百姓,甚至亲临灾区抚慰民心。此举不仅成功稳定了灾局,更赢得了万民感戴与深度信任,使得信陵国上下同心,共度难关,并在灾后迅速恢复国力。未成以德服人、以诚治国的名声传遍诸侯,各国纷纷前来朝觐,共尊信陵为霸主。此段经历完美诠释了未济卦六五爻辞的智慧:当事业进入关键阶段(未济至关键时),必须坚守正道(贞),以光明磊落的德行(君子之光)和发自内心的诚信(有孚)来行事待人。如此,不仅能赢得吉祥(吉)的局面,更能做到内心坦荡、毫无悔恨(无悔),从而凝聚最强大的力量,为最终完成大业(未济将济)奠定坚实的民心与道德基础,诚信(信)正是化未济为既济的核心枢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