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佑元年的寒冬,比往年来得更早,也更刺骨。汴京上空弥漫着屈辱与恐惧的气息,而扬州兰台之内,一场无声的战争已然打响。
---
暗夜营救,星火燎原
墨兰的命令化作一道道密令,通过“灰蟒”与“潜蛟卫”的渠道,悄无声息地渗入动荡的汴京。
· 李侍郎家:当金兵持名单上门索要其刚及笄的幼女时,却发现府中一片素缟,管家哭诉小姐“急病身亡”,棺椁都已封钉。金兵疑心,强行开棺,只见里面躺着一具面目难辨、身着女装的尸首(实为荆红寻来的无名女尸并巧妙易容),只得悻悻而去。而真正的李小姐,已由“灰蟒”高手伪装成送柴仆役,混出城外,踏上了南下的船只。
· 张学士府:其夫人与两位千金被“突然出现”的“盗匪”掳走,府中财物也被“洗劫一空”。金兵和朝廷官员前来调查,只看到一片狼藉,只能归咎于乱世匪患。而张氏母女,早已被安置在“惠丰号”南运的粮船暗舱中,送往澎湖基地。
· 与盛家交好的几位中低层官员女眷,则被以“盛家老夫人病重,接亲戚家姑娘过府侍疾”为由,光明正大地接出了汴京。
墨兰以她的方式,在皇权退缩、朝廷软弱的至暗时刻,守护着最后的人性与尊严。 获救的女眷们及其家族,将这份刻骨的恩情铭记于心,成为未来墨兰网络中最为坚定的节点。
---
金山开路,权宜之计
与此同时,墨兰授意苏娘子,通过海外商队和陈家掌控的地下钱庄,迅速筹集了相当于朝廷所需“岁贡”近两成的巨额金银。这笔钱没有直接交给朝廷,而是由韩络昔日几位尚且念旧、又手握部分实权的门生故旧“捐输”上去,并委婉提出,希望能对名单上某些“已遭遇不幸”(实已被救走)或“家族于国有功”的女眷网开一面。
此举一石三鸟:
1. 缓解了朝廷筹集岁贡的部分压力,让新帝和主和派承情。
2. 保全了部分官宦家族的颜面和血脉。
3. 以一种不显山露水的方式,重新与朝中部分势力建立了联系,彰显了韩家即便在困境中,依然拥有不可小觑的能量与人脉。
---
北疆布眼,未雨绸缪
屈辱的和约签订,金兵暂时北撤。但墨兰深知,饿狼的胃口一旦被打开,绝不会轻易满足。她密令北疆残存的“夜不收”小队,不惜一切代价,深入金军控制区,搜集其兵力部署、粮草囤积点、将领关系乃至内部矛盾等情报。
“金人野蛮,然其内部绝非铁板一块。”墨兰在兰台分析着初步送回的情报,“通知种世衡将军(虽被调离,但旧部仍在),利用边境摩擦,持续试探金军战力与布防虚实。我们要知道,这头猛兽,下次会从哪个方向扑来。”
---
海外加速,打造方舟
国内的打压与北方的威胁,让墨兰更加坚定了加速海外布局的决心。澎湖基地与琉球工坊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阶段。
· 新型炮舰:依据西方技术与自身积累,融合了水密隔舱、硬帆与软帆结合、以及侧舷多门“青鸾二代”火炮的“镇远级”炮舰,开始铺设龙骨。
· 火器研发:借鉴缴获的西方火绳枪与自身技术,射程更远、精度更高、可连发三矢的“神机三眼铳” 进入最后测试阶段。
· 人才储备:更多的工匠、水手、护卫及其家眷,被以各种名义送往海外。格物院的核心技术资料,完成了向海外基地的转移备份。
墨兰在打造的不是简单的退路,而是一个进可攻、退可守,拥有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海外根据地。
---
内宅定心,教育为本
外界的风雨飘摇,并未让韩府内部慌乱。在林噙霜的坐镇下,内宅井然有序。墨兰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,不仅限于经史子集和格物之学,更开始潜移默化地教导他们局势分析、风险管控与权谋之道。
韩嘉、韩笙等男孩更加刻苦,文武兼修。韩妙虽远在北疆,但书信中已显露出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。就连年幼的韩妤、韩婉,也在母亲和姐姐们的熏陶下,比同龄人更加沉稳懂事。
家族的韧性,在逆境中悄然生长。
---
蛰伏待机,静观其变
元佑元年的冬天终于过去,春天来临,但大宋的天空依旧阴霾。新帝或许认为通过打压和纳贡换来了暂时的安宁,继续着他的集权之路。
墨兰坐于兰台,面前是获救家族的密信、北疆送回的金军情报、海外基地的发展报告,以及儿女们进步的学业记录。
她目光平静,内心却如海潮翻涌。
屈辱的和平是脆弱的,权力的游戏从未停止。
她所做的这一切,不仅仅是为了自保,更是为了在下一个风暴来临之时,能有足够的力量,去守护她想守护的一切,甚至……去改变那既定的、屈辱的命运轨迹。
砥柱于暗流,筑城于无声。
她在等待,也在准备。
(第507章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