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金铃幽”带来的那一丝虚无缥缈的悸动,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,涟漪散去后,湖面复归平静,只在孟沁心底留下了一道极浅的痕迹。她依旧是她,孟家那个聪慧、安静、努力符合期待的养女。只是,在付闻樱眼中,这块“璞玉”的价值,似乎又多了几分需要仔细雕琢与考量的维度。
秦大夫与付闻樱那次时间略长的书房谈话后,孟沁的中医药“课程”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秦大夫带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启蒙故事和常见药材辨识,开始引入一些更具体、也更考验心性的内容。
这日,秦大夫带来两包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白色粉末。
“丫头,这是两种不同的‘白石’所制,”秦大夫声音平和,“一为滑石,质滑利窍,能清膀胱湿热,解暑利湿;一为石膏,辛甘大寒,专清肺胃实火,除烦止渴。”他将两个纸包推近些,“你且看看,可能分辨?”
孟沁凝神,先是仔细观察,两者皆是白色粉末,细腻程度也相差无几。她伸出指尖,极其小心地各自蘸取一点,轻轻捻动。滑石粉质更显滑腻,几若无物;石膏粉则略带细微的涩滞感。她又凑近细闻,滑石几乎无味,石膏则带着一丝极淡的、若有若无的矿石清气。
她体内那弱化的青莲本源,让她对草木矿物之“气”有着超乎常人的微末感应。此刻,她集中全部心神,试图捕捉那差异。半晌,她抬起头,不太确定地指着一包说:“秦爷爷,这包……感觉更‘滑’一些,像是滑石。另一包,好像有点不一样的‘清气’,可能是石膏?”
秦大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与赞赏,点了点头:“不错,分辨得很准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,“滑石与石膏,性味功用天差地别。若误用,轻则无效,重则伤身。学药用药,首重辨材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这份谨慎,你要时刻牢记。”
孟沁郑重地点了点头,将这话深深记在心里。她明白,这不仅仅是药学知识,更是一种处世态度的隐喻。
这次小小的测试,如同一个信号。之后,秦大夫开始让她接触一些药材真伪、优劣的初步鉴别知识。比如,如何辨认被硫磺熏蒸过的枸杞,如何区分野生与家种的黄芪。这些知识更枯燥,也更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。
孟沁学得越发认真。她发现自己很享受这种需要极度专注和细微感知的过程。在辨别药材的那一刻,外界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,只剩下她与手中那点草木矿物之间的无声交流。这种心无旁骛的沉浸,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满足。
付闻樱通过秦大夫的反馈,密切关注着孟沁的进展。她对孟沁展现出的耐心和敏锐的感知力感到些许意外,这似乎超出了普通孩子的范畴,更像是一种……天赋。而这份天赋,目前看来,正被引导向“严谨”与“审慎”的方向发展,这符合孟家的期望。
一日,孟家宴请几位与医药行业有些关联的客人。席间,一位客人带来一些自家公司新研发的、宣称是“道地药材”提取的保健品作为礼物。付闻樱客气地收下,并未多言。
客人离去后,付闻樱却将孟沁叫到书房,将那盒包装精美的保健品递给她。
“沁沁,你跟着秦大夫学了也有些时日,”付闻樱语气平淡无波,“看看这个,里面的成分说明,还有这药材的图片,你觉得如何?”
孟沁心中一震。这是付闻樱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让她运用所学的知识,进行实质性的“判断”。她知道自己不能出错,更不能信口开河。
她双手接过那盒保健品,仔细阅读上面的成分表和原料产地说明,又观察印刷在盒子上的药材图片。她发现,成分表里提到的几味主药,其标注的产地与她从秦大夫和书籍上学到的道地产区并不完全吻合。而且,图片上的药材形态,似乎也过于“完美”整齐,少了些天然药材应有的朴拙痕迹。
她沉吟片刻,组织好语言,才谨慎地开口:“妈妈,我只是初学,懂得不多。不过,按秦爷爷教的,这上面写的xx药材,最好的产地应该是xx地,这里写的是YY地,可能……效果会有点差异?还有这个图片,看起来太整齐了,真的药材好像……多少会有点不一样。”她没有直接否定产品,只是提出了基于所学知识的疑问和观察到的细节。
付闻樱静静地听着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末了,只说了句:“嗯,知道了。去吧。”
孟沁退出书房,后背竟惊出了一层薄汗。她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合格,是否越界。但付闻樱没有斥责,本身或许就是一种默认。
几天后,孟沁偶然听到付闻樱在电话里对孟怀瑾提起那家保健品公司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:“……夸大宣传,原料来源也存疑,合作的事情再议吧。”
孟沁心中恍然。她那日谨慎的“判断”,或许在无形中,为孟家避开了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合作。
她走在回廊里,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,这双手,如今不仅能写出工整的楷书,摆弄精致的围棋,似乎……也能初步分辨草木的真伪优劣了。
药香试玉,玉亦磨人。
她在这一次次的辨识与判断中,不仅学习着中医药的知识,更在学习着如何在孟家这个复杂的环境里,谨慎地运用自己的能力,一步步确立自己那微小却独特的存在价值。
而那被封锁的记忆深处,一片沉寂中,似乎连那“金铃幽”曾带来的微澜,也彻底平复了。
(第581章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