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午的阳光透过未央宫高大的窗棂斜射进来,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殿内香烟缭绕,编钟与琴瑟之声悠扬回荡。柳庆踏入大殿时,不由得屏住了呼吸——这是他第一次踏入未央宫正殿,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。
\"柳公子,这边请。\"一名内侍恭敬地引路,将他带到右侧第三排的席位。柳庆强迫自己忘掉刚才发生的一切。随后注意到自己的位置竟比预想的要靠前许多,这让他心中既惊且喜。
殿内已陆续坐满了通过吏考的士子们。柳庆的目光扫过众人,在杨愔身上停留了片刻。他的同窗好友杨愔正与身旁的苏亮低声谈笑,神态自若。柳庆下意识地整了整自己略显朴素的深青色官服,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。
\"盛兄,你也来了!\"柳庆转头,看见盛子新正被引到自己旁边的席位。这位同窗好友,一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盛子新向柳庆拱手行礼:\"柳兄,没想到我们竟能同席,真是太好了。\"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,\"我还担心身边如果是个陌生人该怎么办...\"
柳庆正要回答,忽然殿内钟鼓齐鸣,所有交谈声戛然而止。汉王刘璟在郦道元和长孙俭的陪同下缓步入殿,众人立刻起身行礼。
刘璟此时已经换上玄色冕服,头戴九旒冕冠,面容肃穆而威严。他行至主位前,抬手示意众人落座,目光如炬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士子。
\"诸位士子,\"刘璟的声音浑厚有力,在殿内回荡,\"今日之宴,是为庆贺你们通过吏考,正式成为汉国官员。\"
柳庆挺直腰背,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汉王的每一句话。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速,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\"你们之中,有人会留在中枢,有人会去地方为官,也有人会去军队任职。\"刘璟举起酒杯,琥珀色的酒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,\"但不管去哪里,我都不担心你们的前程。\"
柳庆注意到汉王说这话时,目光似乎在自己和杨愔之间停留了片刻。他不由得猜测:汉王是否已经知晓每个人的分配去向?自己会被派往何处?
\"只要修德敬业,兢兢业业做好份内之事,你们都会被一步步提升,最后成为朝廷卿相之才,治理天下,实现胸中的抱负。\"
盛子新在听到这番话时,眼中几乎要迸出火花来。他紧握酒杯,心中暗自发誓:一定要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,不负汉王期望,不负百姓所托。
刘璟的致辞结束后,宴会正式开始。宫女们如穿花蝴蝶般穿梭于席间,奉上珍馐美味。乐师奏起欢快的曲调,殿内气氛渐渐活跃起来。
\"盛贤弟。\"
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在盛子新身后响起。他转头一看,顿时惊得差点打翻酒杯——站在他身后的竟是绣衣使者统领杨檦!这位在玉壁之战前时曾组织百姓坚壁清野的将军,此刻正含笑看着他。
\"杨、杨将军!\"盛子新慌忙起身行礼,心跳如鼓。他曾亲眼目睹杨檦组织百姓撤离险境的英姿,对这位将军崇拜已久。
杨檦今日未着戎装,而是一身暗红色绣衣卫官服,腰间配着一把看似普通却隐含杀气的短剑。他举起酒杯:\"盛贤弟,请满饮此杯,祝贺你正式加入汉国。\"
盛子新激动得手指微颤,双手捧杯一饮而尽:\"多谢杨将军!感谢杨将军还记得小弟。\"
杨檦微微一笑,忽然侧身靠近,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:\"汉王很欣赏你的案件分析能力。\"他顿了顿,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\"我现在想代表绣衣卫正式邀请你加入,出任正八品录事参军,负责情报分析。\"
盛子新脑中轰然作响。绣衣卫!那是直接对汉王负责的秘密机构,权力极大,能参与国家机密要务。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——一个刚通过吏考的新人,竟能获得如此重要的职位?
\"我...\"盛子新深吸一口气,脑海中闪过河东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,闪过那些被贪官污吏欺压的平民百姓的哭喊。他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\"能为汉国稽恶惩奸,是子新毕生所求。我愿意加入!\"
杨檦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又低声交代了几句明日报到的事宜,便转身离去。盛子新仍沉浸在兴奋中,没注意到不远处柳庆投来的复杂目光。
与此同时,在宴会的另一端,长孙俭正端着酒杯走向杨愔。
\"杨公子,久闻大名。\"长孙俭笑容可掬地在杨愔身旁落座,\"不知来到长安可还习惯?\"
杨愔立刻警觉起来。长孙俭是汉王心腹,突然找上自己,必有深意。他面上不露分毫,恭敬答道:\"多谢长孙大人关心,关陇是我的家,故土难离,回乡只觉得分外亲切。\"
两人寒暄几句后,长孙俭话锋一转:\"杨公子才华横溢,在吏考中表现尤为出色。尚书台正缺一位尚书郎,协助处理公务。不知杨公子可有兴趣?\"
杨愔心中一动。尚书郎虽只是正七品,却身处中枢,能接触朝廷机密,是极好的晋升之阶,比他在邺城之时,强上百倍。但他也清楚,汉王刘璟绝不会容许关陇士族坐大,自己又与弘农杨氏密不可分。
\"此乃下官莫大荣幸。\"杨愔微微欠身,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之情,\"只是下官初入仕途,恐怕难以胜任如此要职...\"
长孙俭大笑:\"杨公子过谦了。汉王常说,杨氏子弟皆人中龙凤,杨公子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此事就这么定了,明日便来尚书台报到吧。\"
杨愔恭敬应下,心中却思绪万千。他知道,自己正被卷入一场看不见的政治漩涡。柳澄今日之闹剧,他也已猜到三分,汉王刘璟表面宽厚,实则心机深沉,对关中士族既用且防。如今自己被安排到尚书台,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?
宴会进行到一半时,郦道元起身宣布各人的任职安排。柳庆被任命为雍州司吏,协助刺史元修伯处理案件;苏亮、苏椿兄弟分别前往安州和河州;裴威起则被派往秦州军中任职。
柳庆听到自己的任命,心中五味杂陈。雍州司吏——这职位虽不如盛子新的绣衣参军显赫,也不如杨愔的尚书郎接近权力中心,但却能直接参与案件审理。这正合他意,他加入汉国,正是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,替兄长赎罪。
\"柳兄,恭喜了。\"盛子新真诚地祝贺道,\"雍州司吏责任重大,以柳兄的才干,定能大展宏图。\"
柳庆勉强笑了笑:\"盛兄的职位才令人羡慕。绣衣卫直接效命汉王,前途无量啊。\"
盛子新没有察觉柳庆话中的复杂意味,兴奋地说:\"杨将军说,汉王特别看重我对案件的分析能力,认为我...\"
\"汉王确实知人善任。\"柳庆打断了他,声音突然变得低沉,\"不过盛兄初入绣衣,还需多加小心。那里...水很深。\"
盛子新一愣,正想追问,却见柳庆已经转过头去,与另一侧的士子交谈起来。他隐约感到柳庆似乎对绣衣使者有所顾忌,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。
宴会接近尾声时,刘璟再次起身,举杯环视众人:\"看到诸位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,孤甚感欣慰。明日骑马游街后,希望诸位尽快赴任,为汉国社稷贡献力量!\"
\"臣等谨记汉王教诲!\"众人齐声应答,声震殿宇。
刘璟面带微笑,目光却深沉如海。他的视线扫过盛子新、杨愔、柳庆等人,心中感叹:这些年轻人,都是未来汉国的栋梁之才,希望他们能严于律己,成为爱民的好官。
至于杨愔...刘璟则另有打算,历史上杨愔贵为高洋的宰相,才华横溢,替北齐这个烂摊子四处补漏,同时又纵容士族崛起。这样的人才,还是要就近观察才好……
宴会结束后,士子们三三两两离开未央宫。盛子新仍沉浸在兴奋中,快步走向宫门,却被柳庆叫住。
\"盛兄,且慢。\"柳庆追上来,神色复杂,\"有件事...我想应当提醒你。\"
盛子新停下脚步:\"柳兄请讲。\"
柳庆犹豫片刻,终于低声道:\"绣衣卫...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杨檦将军虽在河东有救民之举,但绣衣卫这个机构...权力太大,又缺乏制衡。盛兄初入仕途,还需...多加谨慎。\"
盛子新皱起眉头:\"柳兄此言何意?绣衣卫乃汉王亲信,专司缉查不法,正是报效国家的好去处。\"
柳庆欲言又止,最终只是叹了口气:\"或许是我多虑了。只是...盛兄记住,朝堂之上,并非所有事都如表面所见。若日后遇到难处,可来寻我。\"
说完,柳庆拱手告辞,留下盛子新一人站在宫门前,困惑不解。
夕阳西下,将未央宫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。盛子新不知道的是,就在此刻,汉王刘璟正在偏殿中与杨檦密谈,内容正是如何利用今日柳澄之事,展开对关中士族的全面调查。
而更远处,在长安城另一端的杨府中,杨愔正向族叔杨嵩汇报今日宴会的情况。老谋深算的杨嵩听完杨愔的讲述,面色凝重:\"尚书台...这是要将我杨家放在火上烤啊。愔儿,你须记住,从今往后,你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我杨氏一族的安危。\"
夜幕降临,长安城华灯初上。这一夜,不知有多少人辗转难眠,为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而忧心忡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