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二章 土豆试种润灵州
灵州的春田刚解冻,周老栓就带着农民们,在格物院农师的指导下,忙着播撒新粮种 —— 那是西洋使团带回的土豆,表皮土黄,形状圆滚,和大明常见的粮食都不同。周老栓捧着土豆,反复摩挲,眼里满是好奇:“苏先生,这‘土豆’真能在灵州种?俺们灵州冬天冷,别冻坏了苗。”
苏先生(前七卷灵州农师)蹲下身,用树枝在地里画着种植沟:“周伯放心,这土豆耐寒,咱们按‘深沟浅埋’的法子种,沟深一尺,埋三寸厚的土,冬天再盖层麦秸,就能过冬。而且它产量高,一亩地能收三千斤,比青稞还多两倍,正好补灵州粮产的缺口。”
旁边的农妇们围着土豆,七嘴八舌地问:“这东西咋吃啊?是蒸还是煮?”“要是不好吃,种了也白费啊!”
苏先生笑着拿出一个煮熟的土豆,剥了皮分给大家:“你们尝尝,又面又甜,能蒸能煮,还能切成丝炒着吃。前几天格物院的伙房试做了土豆饼,比青稞饼还香呢!”
农妇们尝了土豆,纷纷点头:“好吃!比红薯还面!俺们这就种,盼着秋天能收满仓!”
播种时,周老栓特意按苏先生说的,在土豆种上切了芽眼,每个种块都带着两三个芽,埋进土里后,又浇了一遍温水 —— 这是 “催芽法”,能让土豆早出苗。他看着翻起的泥土,想起前七卷灵州刚垦荒时,赵正带着他们种青稞的场景,忍不住感慨:“太上皇帝真是有远见,从西洋带回来这么好的粮种,俺们灵州百姓,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!”
可没过多久,土豆苗刚长出来,就遇到了虫害 —— 地里的地蚕啃食根茎,不少幼苗蔫了。周老栓急得睡不着觉,连夜赶到格物院找苏先生。苏先生跟着他赶回灵州,查看完田地,从包里掏出一包草药粉:“这是按柳萱大人的医方配的‘驱虫散’,加了西域的除虫菊,撒在地里,能驱地蚕,还不伤苗。”
周老栓立刻组织农民们撒药,没过几天,土豆苗就重新挺直了腰杆,绿油油的一片。苏先生又教大家给土豆 “培土”:“土豆长在土里,培土能让根茎多结果,咱们分三次培土,每次培三寸,秋天保证能收大土豆。”
秋天收获时,灵州的土豆果然大获丰收。周老栓挖起一窝土豆,足有十几斤,个个圆滚饱满。农民们围着土豆,笑得合不拢嘴,有的直接拿起土豆啃,有的忙着装袋,要送到惠民仓储存。
消息传到京城,赵正正在格物院看土豆标本,赵江月拿着灵州的粮产奏报赶来,笑着说:“父亲,灵州土豆亩产真的破了三千斤!苏琬琬说,明年要把土豆种推广到江南、东瀛,让更多百姓受益。”
赵正接过奏报,翻到百姓感谢信的部分,上面用汉文写着 “土豆救饥,大明恩重”,眼中满是欣慰:“这就是交流的好处 —— 西洋的土豆,在大明的土地上扎根,救了大明的百姓。往后,还要多和诸国交流,把好东西都引进来,让大明的百姓,过得越来越好。”
赵江雪也拿着土豆的新吃法手册赶来:“父亲,儿臣和御膳房的师傅们试做了土豆粉条、土豆丸子,都很好吃,准备把做法印在《民生报》上,教百姓们做。”
赵正点头,望着窗外的格物院 —— 农师们正在培育土豆新品种,工匠们在造土豆收割机的模型,一派忙碌的景象。他忽然觉得,这 “日月同辉” 的盛世,不仅是科技的进步,更是百姓餐桌上的丰盛,是每个人脸上的笑容。
(第三百八十二章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