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五章 发电机点亮民生坊
格物院的机械工坊里,铁屑与机油的气息混在一起,伊凡正蹲在地上,用灵州熟铁打造的线圈缠绕着铁芯 —— 这是小型发电机的核心部件,按赵正画的 “电磁感应” 草图制作,铜线是江南织坊新纺的细铜丝,比西洋的更坚韧。
“再绕十圈!线圈匝数不够,电压就稳不下来!” 赵江雪拿着电压表(按赵正草图造的简易装置,指针摆动代表电压变化),盯着表盘上跳动的指针,“昨天试机时,灯珠忽明忽暗,就是因为线圈匝数少了,磁场弱。”
伊凡擦了擦额角的汗,手里的锤子敲打着铁芯:“这熟铁铁芯得再磨光滑些,减少磁阻。前七卷造火炮时,灵州熟铁的延展性就好,用来做铁芯正合适。”
三天后,第一台小型发电机终于组装完成 —— 蒸汽机带动铁芯旋转,线圈切割磁场,通过导线连接到民生坊的电灯上。当伊凡打开阀门,蒸汽机 “轰隆” 启动,铁芯飞速转动,民生坊的十几盏电灯瞬间亮起,暖黄的光芒驱散了暮色,比油灯亮得均匀,还没有呛人的油烟。
“亮了!夜里也能织布了!” 李大姐的织坊就在民生坊里,她摸着电灯的玻璃罩,激动得声音发颤。以前用油灯织布,油味呛人不说,还总担心火星烧了布匹,如今有了电灯,夜里织到三更都不怕。
张阿婆的粥铺也接了电,她在粥铺门口挂了个 “通电夜售” 的木牌,陶瓮里的土豆青稞粥冒着热气,电灯照得粥色金黄,吸引了不少赶夜路的人。“老身活了六十岁,还是头回见不用油的灯!” 张阿婆给客人盛粥时,总不忘提一句,“这是太上皇帝和公主造的‘电灯’,咱们大明的好日子,真是越来越新奇了!”
织户春桃更是连夜调试电力织机,电灯下,飞梭的轨迹看得清清楚楚,她一个人能看三台机,比以前多织两匹布。“有了电灯,再也不用凑着油灯看丝线了!” 春桃笑着对女工们说,“往后咱们多织布,多赚钱,给家里添新衣裳!”
赵正和赵江月闻讯赶来,看着民生坊里亮如白昼的电灯,看着百姓们的笑脸,赵正轻声对儿子说:“江月,你看,这就是朕想给大明的未来 —— 夜里不用摸黑,百姓能安心干活,孩子能灯下读书,这比再多的金银都珍贵。”
赵江月点头,指着不远处正在安装电灯的铁匠铺:“父亲,儿臣已让工部规划,明年要在京城建大型发电站,用蒸汽机带动大发电机,把电送到皇宫、太学、各个民生坊,往后还要铺到江南、灵州,让大明的每个角落,夜里都有光。”
伊凡忽然凑过来,手里拿着新画的 “铁路信号灯” 草图:“太上皇帝,陛下,要是把电灯装在铁路旁当信号灯,红亮停、绿亮行,火车就不会撞车了!比以前用的灯笼安全多了!”
赵正接过草图,眼里亮了起来:“好想法!就按你说的做,先在永徽铁路试点,好用了再推广到全国的铁路。”
夜色渐深,民生坊的电灯还亮着,织机的 “唰唰” 声、粥铺的谈笑声、铁匠铺的敲打声混在一起,成了大明夜里最热闹的声响。
(第三百八十五章 完)